“哦?貴國還會繼續增兵剿明?”索特那眼睛一亮!
他正擔心自己該怎么回京復命呢,博爾內顧問的話令他茅塞頓開。
朝廷如今最關心的是啥?
是自己白白丟了五萬綠營在日本嗎?
肯定不是啊!
如果給朝廷害怕的事情排個順序那一定是:
死掉幾萬幾十萬漢人<給洋人割地賠款<南方漢臣坐大<<大明鯊回來啦
防備明人肯定是重中之重啊!
說一千道一萬,只要能擋住明人上岸,沒有啥是不能干的!
只要能擋住明人,就是大大滴的功臣!
“碾墨,碾墨,給本王碾墨,本王要上疏,本王要獻策啊!”
索特那扯著嗓子叫嚷,然后砰的一聲,一只洋鬼子的臭靴子塞進了他的嘴里。
索特那的那幾個奴才輾轉騰挪,這才跑了過來。
沒有辦法,來時五萬人已經很擠了,如今同樣的船上硬生生塞上了**萬人,已經和豬玀船差不多了。
這事明治和德川慶喜心里也苦啊!
他們原本的計劃是從福島出海,二圣北狩。
公武合體后的小朝廷去蝦夷島避避風頭,順便遙控指揮本島的反明作戰,想來也是大有可為的。
可不知道是哪個嘴上沒把的殺才透露了風聲。
結果本該留在江戶與國同休,玉碎殉國,以激勵全國國民斗志的眾多大名、公卿、旗本,統統都跑來了福島。
來都來了,還能趕走不成?
那些人可都是繡過日月旗的。
如果逼急了,把自己骨灰揚了都有可能。
所以出海的隊伍一下子膨脹了。
這近十萬人人吃馬嚼,哪里是小小蝦夷能夠負擔得起的?
和法國顧問一商量,日本朝廷最終眾人決定,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奪了清兵的船,轉進朝鮮釜山隔海抗明。
釜山港之前已經被法國人拿下,清廷斡旋了一番,毛用沒有,依然處于扯皮狀態。
想必作為臨時行在,也算是一處比較理想的棲身之所了。
·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
最終船隊并沒有在釜山多做停留,而是補足食物淡水,順便找了幾個高麗花姑娘勞軍,接著便滿帆駛向了清朝交界處的椵島。
接著,索特那王爺,法國駐日公使,幕府新軍總大將,原新選擇副組長土方歲三等人,一道火速趕往北京。
·
說椵島,在后世怕是沒幾個人認識。
甚至都很少有地圖把這個屬于朝鮮的小島標注出來。
但它另一個名字卻大名鼎鼎,令人聞之如雷貫耳。
椵島,就是當年毛文龍、東江鎮所在的——皮島!
12月中旬,一個石破天驚的消息震動朝野。
我大清的新東江鎮開鎮了!
大清名將索特那王爺,將以洋倭之兵,三年平明,否則甘愿受袁督師之刑!
當然,這是坊間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