邦德是看過《哈利波大》的中文版的,自然知道為了適應文化水平低下的西方人所用“魔法師”這個名字有多么低級。
不過無所謂了,反正自己是肯定穿不過去的。
畢竟五年前神父刺入他身體的那一刻,邦德知道自己就已經不再干凈,與純潔這個詞無緣了。
就在邦德想得出神的時候,隆隆的巨響從隧道盡頭傳來。
地鐵終于來了。
輕易地擠開一個白人壯漢,邦德安穩地坐在了椅子上。
清晨的倫敦地鐵可沒有老人票,自然也不會有晨練和買菜的老人。
大家都是紳士,搶座一切憑實力說話。
車廂晃動地厲害,不過邦德還是和其他人一樣,打開了手中的報紙。
他前往的目的地只有不到7公里遠,但這種蒸汽機車拖動的地鐵時速也只有12公里每小時而已。
加上中途的停靠,這將會是一場漫長的旅途。
閱讀報紙是最佳的,打發時間的方式。
邦德手中的報紙是他之前在月臺上,從報童手里購買的一份《泰晤士報》。
《泰晤士報》從創刊到現在已經有80多年時間了。
他的創始人約翰·沃爾特曾經因為誹謗罪鋃鐺入獄一年半時間。
《泰晤士報》很顯然繼承了創始人的意志,一直致力于對全世界其他民族和地區的誹謗。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它深受倫敦人的喜愛,影響力越來越大。
目前,《泰晤士報》的發行量已經超過20萬份,與倫敦其他各大報的發型總量相當。
林肯總統在腦殘之前,曾經說過:“除密西西比河以外,我不知道還有什么能擁有《泰晤士報》那樣強大的力量。”
憑借著如此巨大的影響力,《泰晤士報》駐外記者甚至常常被認為是英國第二大使。
總之,這是一份倫敦的中產階級和上流社會必須閱讀的報紙。
不夸張的說,不知道《泰晤士報》上今天的新聞,你就有可能在同事之間被孤立。
作為花錢走后門進去的邦德,自然也需要看《泰晤士報》,以進一步融入英倫生活,尋求諜報工作的便利。
《泰晤士報》的售價高達一先令,遠不是《每日電訊報》、《每日郵報》這樣的廉價的“便士報”可比,版頁和內容自然也更加豐富。
今天的《泰晤士報》除了關于老首相的夜會三女的桃色新聞外,依然將大量的篇幅用在全球指點江山上面。
首先依然是英國人最喜聞樂見的乳法時刻。
【法蘭西的內亂依然繼續。歐仁妮皇后及歐仁皇太子失蹤,巴黎保守黨政府指責該起事件是由境外勢力策劃的綁架行動。但巴黎市民依然高喊打到暴政的口號,焚燒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旗幟,并且沖擊政府大樓。】
法國畢竟是歐洲真正的中心,而且面對法國人,英國人總是在自信中透露著那么一丟丟不自信,故而法國的版面特別多,足足有三頁。
緊接著法蘭西版面的,便是【第二屆里士滿時裝周】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