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所謂生不當五鼎食死亦當五鼎烹。
身為八尺偉丈夫,雖然沒有頭發,但怎可籍籍無名于史書?
殺虜平寇,他一點都不害怕。
若是在陣上與胡虜皆亡,亦不會皺一下眉頭。
英雄不怕死去,只怕被遺忘。
古往今來,馬革裹尸的華夏英豪不知凡幾,但能不被世人忘卻,又有幾人?
大明開國之初,太、成二祖那是何等意氣風發,他們麾下大將追亡逐北又是何等的風采?
可百年之后呢?
還不是依然“東華門外以狀元唱出者,方是好男兒”?
秦淮河邊的佳人,記不得無定河邊的白骨;
汴梁和杭州的才子們,也記不得歸義軍的堅守。
他們曾經來過。
他們好像又從來沒有來過。
這仿佛是一場輪回,永遠無法被打破。
然而。
這個大明是不一樣的。
當智信和尚看到這部電影之后,他知道,自己已經不用顧慮了。
大明將會用鏡頭,用膠卷,將這一代人,這一代縱橫西域的華夏男兒的故事永遠地流傳下去。
大丈夫生于亂世,只要提劍奪功,你的名字就將百世流芳。
西洲和龜茲的白發老兵,大明沒有忘記!
唐亡數十年后,旗幟不改的歸義軍,大明沒有忘記!
跟隨左帥西征,為華夏重掌西域的我輩,大明更不會忘記!
……
畫面上,精心剪輯的戰斗畫面一幀幀閃過。
沒有太多的藝術加工。
西楚軍的隊伍依然凌亂,軍容也算不上多么嚴整,臉上滿是凍瘡的湖南矮小子更稱不上多少英武帥氣。
他們跟著大明教官操練射擊,跟著皇訓員包餃子,跟著左大帥練長拳……
與胡人們交戰,在大明飛艇部隊的掩護下,戰旗奪城……
如果讓管某人看到這種電影,一定會嗤之以鼻,嘲笑制作者不懂藝術。
但就是這樣樸實的一支軍隊,這樣簡單質樸的畫面,卻令人怦然心動。
熟悉,而動人。
啪!啪!啪!啪!
熱烈的,猛烈的,近乎自我摧殘的掌聲響徹四野。
電影在旁白聲中結束了。
旁白的聲音很年輕,也很有穿透力。
這是大明天子的聲音,說的話非常簡單。
“漢風唐月舊山河,迪化城頭盡漢歌。”
“華夏之復興,民族之自強,有賴諸君。有諸君在,有大明三軍在,有中華千千萬萬的子民在,胡無人而漢道永昌!”
“在此,朕謹代表朝堂六部七十四司同仁,向遠在西域的兄弟們,致以誠摯的問候與最衷心的感謝!”
“最后,請諸君多保重,請左公多保重!”
“欽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