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程序,接下來便是兩到三個多小時的文藝表演時間。
這是禮部將近一來以來籌備的重點項目。
其中部分項目,是歷年春節晚會上的保留項目。
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用呼聲選出來的。
比如說,十八羅漢摩托飛車就是這樣一個經典保留節目。
不要覺得這是搞笑類的表演節目。
誠然,在后世,三哥表演這個項目的時候,讓奧驢捂眼,讓普金皺眉,也讓廣大中國網民吃飽了瓜,笑掉牙。
但實際上,在十九世紀,乃至二十世紀上半葉,摩托車技巧表演有著強大的實戰功能,可以說是一個國家國力的象征。
自美國南北戰爭開始,由于電報技術的發展,戰場即時通訊的價值越來越受到各**事家的重視。
在普法戰爭中,信息戰的重要性和實戰價值達到了新的高度。
但是就算有了電報,有了團一級的無線電臺,想要將命令傳達至作戰連隊,仍然要解決最后一公里的難題。
因此,各國紛紛組建了信號部隊。
信號部隊的主要工作是在戰場上為軍隊提供通訊信息支持,在電子設備并不發達的年代,這種傳遞工作需要由士兵駕駛摩托車在槍林彈雨中穿梭往來,完成信息的傳達。
這便是后世三哥摩托車方陣的由來。
而在這個時代,摩托車通訊兵可是大明獨有的兵種,是軍隊摩托化、機械化的象征,也是工業實力的展現。
實際上,大明皇家陸軍信號部隊的王牌騎手們一出場就引起了全場歡呼。
聲音的分貝僅次于朱富貴陛下致詞時的歡呼聲。
不僅僅是大明的百姓百看不厭,來訪的洋人也是看了東洋景,大呼“啊妹賊”,“盎比力沃波!!
老丘吉爾甚至站了起來,死死盯著大明的摩托車方陣,用力嘬著雪茄,驚訝之情溢于言表。
禮部的攝像機恰好將鏡頭轉了過來。
而就在這時候,老丘吉爾鬼使神差地一哆嗦,雪茄從嘴里掉了出來。
他匆忙用手接住,然后看也不看反向塞進了嘴里,接著發出殺豬般的慘叫。
先有老丘后有天,反向抽煙日神仙。
這反抽雪茄的經典一幕,加上他肥胖、道貌岸然的外表,一道被大明的鏡頭永遠銘刻下來,成為永世經典。
其實也不怪老丘吉爾失態。
英國政府和皇室派他來大明,主要是因為馬爾巴羅公爵既是足夠分量的貴族,又不至于分量太重,以至于讓世人覺得偉大的大英帝國向一群黃皮蠻子,東方暴發戶諂媚示好,屬于中規中矩的選擇。
但除此之外,老丘吉爾曾經在皇家陸軍服役,并且去埃及非洲殖民地劃過兩年水,有一定的軍事素養,也是英政府選人時的重要考慮因素。
所以老丘吉爾一眼就看出,這些大明摩托騎手對于戰場有著重大的影響力了。
尤其是他們統一的服裝,統一的頭盔,更給人以壓迫感。
老丘吉爾已經問過邊上的翻譯了。
這些表演者背后都寫著“美團”二字。
這個發音古怪的詞語,意思是來自“美洲的軍團”。
口口聲聲不將奧運會政治化,但開幕式的第一個表演項目,明帝國的暴君就露出了狐貍尾巴!
當然,除了驚恐、憤怒的情緒之外,還有一個聲音在老丘吉爾的心中揮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