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
蒙特利爾,加拿大陸軍司令部,暨大英帝國北美洲陸軍司令部。
在這座不算起眼的建筑里,此時已經是一番緊張的模樣。
來來往往,小步快走的軍職人員,畫著各種曲線和標注的北美洲地圖,此起彼伏的發報聲,舞步顯示著這里已經進入了戰時狀態。
忽然,警報聲大作。
所有人員連忙按照既定方案躲入地下室。
不一會兒,成噸的炸彈從上方傾瀉而下。
很快,這座建筑被包裹進陣陣煙塵之中。
半個小時之后,大英帝國喬治·懷特元帥在地下指揮室向唐寧街10號發送了一份電報。
“飛艇,飛艇,我們需要的還是飛艇!”
·
盡管新十三州已經正式納入大英帝國的管轄,并且被視作比印度更加重要的核心領土,但四年時間還是太短了。
不足以讓英國政府徹底掌控局面。
無論是小羅伯特·金,還是小羅伯特·林肯,都對自己的勢力范圍嚴加提防。
因此,英國人還是將美洲司令部放在了加拿大蒙特利爾。
事實證明,雖然靠近東海岸,但蒙特利爾依然在大明飛艇的打擊范圍之內。
兩個月來,北美各大城市頻繁遭到明國飛艇的轟炸。
雖然人員傷亡總數并不算多,但這極大擾亂了英屬北美地區的工業生產與軍事部署。
英國不能失去北美,尤其是英國王室不能失去加拿大。
兩百多年來,英國王室一直將加拿大視為自己的后花園和避難所。
包括當年的拿破侖在內,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歐陸國家,一直是英國人最害怕的夢靨。
英國王室內部有過數種預案,一旦英國本土受到不可逆轉的威脅,就將移居加拿大暫避鋒芒。
正如當年葡萄牙王室流亡巴西一般。
然而,穢土轉生的大明,如同不可描述的巨物,一下子插入了維多利亞的后花園,讓加拿大變得不再安全。
難道堂堂印度女皇要逃難去印度嗎?
這顯然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保衛加拿大,保衛北美洲,對于英國人,尤其是英國王室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事情。
早在大明將南北花旗國沖爛之前,英國人就在這里部署有3萬正規軍,以及多達十萬的加拿大民兵。
隨著大明威脅的不斷加大,英國政府也隨之不斷增加駐軍。
到了1871年“馴龍獵手”軍演之前,英國在北美洲各基地駐軍總數超過了45萬人。
這是一個極其可怕的數字,接近于27年后,英國政府投入布爾戰爭的士兵總數了。
當然,這些士兵很多都招募自加拿大和美國本土,甚至有南方州的反明主義者加入,北美地區的工農業產品也較為豐富。
相比向盎薩根基薄弱的南非投射力量,維持常備軍力,本身對于英國的財政負擔也較小。
在軍演之后,英國政府本來有一個更加野心勃勃的擴軍計劃,準備在北美增加部署一支常備北大西洋分艦隊,以及70萬陸軍,用以遏止大明的擴張趨勢,并最終扭轉拉美的拉華化。
但是突然發生的鋁制品股災給了英國政府和英國王室當頭一棒。
他們的擴軍計劃被迫大幅度縮水。
北大西洋分艦隊規模僅有預計的1/2,陸軍增兵數量也腰斬到了30萬人。
與此同時,新十三州的軍隊沿襲自南北戰爭中北方政府軍。
雖然因財政困難裁撤了一部分,卻依然多達5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