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大西洋上,兩艘2500噸級的護衛艦正在剪開海浪前進。
在它們中間,航行著一艘二萬三千噸的郵輪,正在全力朝著魁北克皇家海軍基地行駛。
漂亮的船身在藍色的洋面上切開一道白漣,激起遠比護衛艦大得多的水花。
二萬三千噸,即便只是郵輪,也足以代表大英帝國造船水平的巔峰了。
在被英國政府征用之前,這艘船叫“阿爾伯特親王”號,是一艘屬于王室的豪華游輪。
不過在一年前的股災中,它被女王陛下以100萬英鎊的價格出售給了海軍部。
之所以是賣給皇家海軍,而不是抵押給金融城的銀行家,當然是因為……
女王陛下熱愛祖國,想要支援國防建設了!
這是女王愛國的這個價格有點浮夸了。
30年后下水的,著名的豪華游輪泰坦尼克號,造價也不過是150萬英鎊。
考慮到貨幣貶值,以及泰坦尼克一倍以上的排水量,這艘船基本上是以全新的出廠價并上浮30~40個點出售給了海軍。
這些錢本可以建造一艘前前無畏級戰列艦還有富余的。
即便如此,接收船只的海軍后勤部的將軍們,通過議案的國會老爺們,以及維多利亞本人,都對這筆買賣感到非常滿意。
就連倫敦的征兵廣告上都用了女王含淚送別自己心愛的游輪的照片,并寫道:“連女王的游輪都加入了軍隊,你們還有什么理由不衛國參戰呢?”
“阿爾伯特親王”號如今被改裝成了運兵船——“好人溫斯頓”號。
溫斯頓是帝國首相老丘吉爾原本給自己的孫子取的名字。
理論上,那個未婚先孕的野種并不受老丘吉爾待見。
可是如今他已經和他的父母一起為了大英帝國的榮光在遠東光榮殉國了。
所以這個不知道有沒有出世的嬰兒溫斯頓,成為了這場戰爭中大英帝國最年輕的英雄。
不過也有另外的版本。
清國發生軍事政變之后,新成立的韃宋政權的通遼幕府的相關知情人事透露,老丘吉爾的孫子很可能沒有死亡,而是得到了妥善的救治,并接受了既古老,又先進的手術,捧上了體制內的金飯碗。
對于這種說法,老丘吉爾嗤之以鼻,再次強調,自己的兒子、準兒媳、孫子,都已經為大英帝國英勇捐軀了。
老丘家七代公爵,滿門忠烈,乃是大英帝國的擎天柱石,定海神針。
為了紀念這位已故的,英勇抗擊暴明的小英雄,最終海軍方面決定,將這艘運兵船取名“好人溫斯頓”號。
雖然“好人溫斯頓”號上的高級毛毯和裝飾用的珠寶都已經被全部摳掉了,但改裝為軍用運輸船后,它的住宿條件仍然非常豪華。
這多少讓船上的英國大兵感到愉悅。
這些從倫敦和曼徹斯特街頭招募的流氓、乞丐、小混混組成的新軍,已經在本土接受了極其嚴格的訓練。
相比之前的預想,如今船上的條件不算惡劣,他們甚至可以用吊床體驗在豪華游輪上蕩秋千的感覺。
此時在“好人溫斯頓”號郵輪的甲板上,擠滿了穿著紅色軍裝的英國士兵。
他們站在船舷或坐在艙邊,觀看海上的日出,在他們的眼前是碧空迢迢,滄海茫茫,廣闊無涯。
雖然英國是一個島國,但在這些士兵中,大多數人都還是第一次見到大海。
至少是遠離倫敦碼頭污染區的澄清大海。
大海的東處天海一線,藍色的海面和白色的天空被朝陽染紅了。
這樣壯美的景色對于這些英國士兵而言,十分賞心悅目,為他們枯燥乏味的北大西洋旅行增加了一些趣味。
當然,這是那些混混出身的士兵們的想法。
其中也不乏一些具備一定知識,了解此行對手可怕的中下層軍官。
他們中沒有多少人為如油畫般美麗的日出而著迷,反面大都面帶著些許愁容,一名年青的少尉背靠著甲板的護欄,給家人寫著信。
“親愛的爸爸媽媽,
向上帝祈禱。愿主與我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