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這些俘虜周圍,是臉上洋溢著勝利喜悅的明軍士兵。
就在菲利克斯等待命運審判的時候,27師師長梁為先與皇訓員楊鐵柱正在一邊清點俘虜和繳獲,一邊談笑風生。
聽名字,很多恐怕都會覺得楊鐵柱是麻匪,梁為先才是師爺。
但實際情況兩人是反過來的。
梁為先是從基層戰士做起,一步一步靠著自己的努力成為了大明皇家陸軍高級軍官。
文化課程都是從部隊的掃盲班,以及軍官夜校等地方,慢慢補上的。
梁為先這個名字,也是他以“勇于為先”的陸軍指揮官夜校的校訓給自己改的。
他的原名叫梁狗剩,按照萬歲爺的說法,這名兒不適合上史書,不適合進小朋友們的課本里,建議他改一個。
其實梁為先覺著狗剩挺好……
比起富貴來說,也大差不差嘛……
當然,這種大逆不道的話,梁為先是打死也不會說出口的。
總之,梁為先這個書生氣的名字,配合著他與“華強買瓜”片段中瓜攤老板別無二致的尊容,怎么看都有一些違和。
而楊鐵柱這邊卻截然相反。
他原名楊浩,是偽清朝的秀才,而且不是所謂的“窮秀才”,是世家大族的子弟。
因為他的家族在江南,與倭地多有貿(走)易(私)來往,因此楊浩早在德武二年就通過長州藩的貿易伙伴,得知了大明的存在。
與家族長輩,以及其他一些同齡人對大明的存在諱莫如深,不予置評不同,當得知海外有一新中華,能與洋人分庭抗禮時,楊浩激動得夜不能寐。
最終,他找到一個機會,前往上海,踏上了追求光明的道路。
彼時,李、左尚未反清,江南之地尚在清廷控制之下,為了避免禍及家人,楊浩才改名為楊鐵柱。
結果這一改,就改到了現在,而且按他的說法,還會改一輩子。
在如今的楊鐵柱身上,已經看不出多少世家子弟的樣子了。
在德武三年、四年之后,《大明時報》于中華本土泛濫,投明的世家子到達了高峰。
這些世家子有些是心向光明,有些是痛恨滿漢的不平等,有的是憤世嫉俗,有的干脆就是因為鄉試落第,決定反他娘的。
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投奔大明,大明方面都是來者不拒的,最多也就是多付筷子的事兒。
但是這些人都必須和太平軍、捻子、農民、腳夫、災民、乞丐,娼妓甚至是隱姓埋名,躲過審查的土匪一道,接受大明的歸化再教育。
沒有任何的特殊化和區別對待,一視同仁。
其中大部分世家子都忍受不了這種煎熬,更無法認可大明近乎李闖、洪楊的理念。
當然,大明在朱富貴陛下帶領下走的是溫和專制的左翼民主帝制路線,不過在這些世家子眼中,大明和喊著“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李自成、“無處不均勻,無人不保暖”的洪秀全、楊秀清沒有什么區別。
許多人帶著對大明的不解,甚至是敵視離開了。
但也有很大一部分人,在認真學習了朱富貴陛下的思想之后,茅塞頓開,為陛下口中之理想信念所折服,決定留在大明,為中華復興而奮斗終生。
楊鐵柱就是其中的的一員,并且靠著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
看著馬路兩旁,如同一個個木樁子般蹲著的俘虜,楊鐵柱笑著對身旁的梁為先道:“梁師長,這一次咱們師將日月旗第一個插上了密爾沃基總參謀部大樓,可要恭喜你達成夙愿咯!”
“嗨,老楊,你還不懂我嗎?夙不夙愿不是關鍵,關鍵是張長貴尚書說的遠征軍名額啊!”
梁為先左右看了看,然后壓低聲音道,“我猜哪,這遠征軍,怕不是要落日入侵,反攻歐陸哪!”
楊鐵柱微笑道:“那是自然,圣上高瞻遠矚,每有舉動必有深意,既然圣上當初力排眾議,將森少將選拔為大西洋都指揮使,自然是有想法的。”
梁為先小聲道:“我擔心的就是這一點哪!”
說到這里,梁為先的眼睛正好瞟到了菲利克斯出,與他四目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