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是征討暹羅,但實際上,誰都知道,此役大明真正的對手就是英印當局。
與韃宋抽插自如的印度西北部地區不同,英印當局在緬甸布置下了百萬重兵隨時可以進入暹羅。
而在暹羅境內也有軍事顧問超過兩萬人。
當然了,所謂百萬大軍,其中絕大部分都是拿著劣質武器的印度偽軍,作戰能力存疑。
但毫無疑問,這是在波斯高原以東第三強大的戰力。
第一是大明神州都指揮使司,第二大明南洋都指揮使司。
雖然兩者總兵力相加也僅有八十萬人,但朱富貴認為,一個大明士兵,可以抵得上一伯個印度土兵。
所以,優勢在我!
唯一讓朱富貴感到困惑的是,按照預定計劃,大明集團對于英印當局的攻勢應當是三面開花的。
即大明主力自中南半島以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路線推進,韃宋在印度西北以莫臥兒開國皇帝蒙古后裔帖木兒·老虎的路線推進,南唐則從海路以東印度公司的推線推進。
三管齊下,全面開花。
如今,大明和韃宋的推進都很順利。
南唐方面卻似乎出了一點問題。
李鴻章的龐大艦隊應該已經對德干半島南部發動進攻了才對,但不知怎么回事,大明這邊卻遲遲沒有收到相關信息。
朱富貴隱隱擔心,他們該不是發生海難了吧?
畢竟是李鴻章艦隊大部分的輪船,都是數年來,他通過他那個貪污成風的江南制造局,以及盤來的福建船政廠所生產的火輪船。
雖說大明外派的工程師都經過檢測,認為性能雖有不足,但下個南洋還是問題不大的。
但說到底,熟知歷史上洋務大師們做派的朱富貴,對于這些輪船的性能到底怎么樣,仔細想來,心里還真有點沒底。
可畢竟是如此龐大的一支艦隊,若是真在南洋發生事故,怎么地也會有些殘骸遺體沖刷上岸,被人發現。
然而,那些也都沒有。
李鴻章與他的地主鄉紳團,就這么杳無音訊,成為了一樁迷案。
大明方面派出了一些趙光義級濱海快艇,在南洋各個角落里搜索。
不期待他們能如期會師,只要人沒事就好。
此外朱富貴也沒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去管李鴻章了。
他在金邊,終于又見到了多年未見的心腹愛將莫白。
“飛鴻他們母子都很好,飛鴻已經長到一米八了,就是瘦弱了一些,只有兩百斤。”
老李太監畢竟上了歲數,人一老,他鄉遇故知,話就會多了起來。
他絮絮叨叨說了很多鳳都的往事。
莫白也忍不住感慨道:“飛鴻他老豆個子可不高,沒想到吃足了肉蛋奶,飛鴻能長到一米八,哎,只可惜我小時候連紅薯都吃不飽,以至于沒有長高。”
其實莫白一七零的個子,在這個時代無論在神州還是歐洲,都絕不算矮了。
畢竟當年莫白就是因為力氣大,吃得多,家里養不活,這才冒險前往“花旗國”淘金的。
可奈何,殷洲的第二代新大明人,在充足的動物性蛋白的供應下,身高像開了掛似的的猛漲,用“容貌偉長”已經不足以形容了。
相比之下,老一輩的大明先民,確實顯得矮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