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此刻,這座要塞如同暴風雨中的樹葉,搖搖欲墜。
“動作要快,暹羅人的象兵對我們的坦克是巨大的威脅!”
巫祈龍曾經參加過第二次明法戰爭,對于夏爾馬一腳踩扁坦克的畫面記憶猶新。
如果可以選擇,他說什么都不愿意繼續使用這款十年前定型的老式坦克了。
相比體重勉強一噸的夏爾馬,暹羅戰象普遍在兩點五噸至四噸之間,高大威猛,力大無窮。
甚至,根據情報,暹羅王庭中還圈養著一頭重達六噸的超級大象,被封為了大將軍。
一直以來,人們有一種誤區,認為亞洲象要比非洲象小很多。
實際上作為兩個親緣關系比較遠的物種亞洲象只是脾氣比較好,容易馴服,類似于迦太基時期的北非大象。
但兩者的體型差距并沒有那么大。
非洲草原象要高一些,非洲叢林象更是沒有亞洲象高。
而在粗壯方面,亞洲象是獨樹一幟的。
而且亞洲大公象的極端大個體并不比非洲雄象小,甚至很有可能問鼎體重最重大象的寶座。
如果在動物園細心觀察,就會發現,很多情況下,二者的體型都是與刻板印象反過來的。
這也難怪與拉瑪四世信心滿滿地想要向林肯推銷自己的大象,并希望派人幫助美利堅繁殖飼養大象了。
林肯認為,大美利堅無所不有,看不上東洋人的奇技淫巧,不過朱富貴倒是對這些馴養的大象很感興趣。
對于必定要在中南半島及印度七姐妹邦大搞基建的大明來說,想要修通滇緬公路之類的大功臣,所需的人力物力肯定是天文數字。
大象或許會是機械設備的優良補充。
因為歷史證明,直到二十一世紀,大象依然是從印度喀拉拉邦到泰國緬甸等國重要的畜力。
養大象肯定比養汽車貴多了,這說明在雨林地區,大象作為畜力確實有自己的優點。
朱富貴在親自修訂《繳夷手冊》中,特地強調了,要多繳獲大象,以作研究的指示、
巫祈龍中校不僅僅熟讀《繳夷手冊》,而且曾經在鳳都動物園實地看到過大象,自然對那些龐然大物印象心存敬畏。
他對于自己座下的老頭樂能否頂得住大象的雷霆踐踏毫無信心。
好在,大明坦克突擊隊出其不意的閃擊,令暹羅邊防軍根本來不及調用象兵。
甚至,他們在倉皇逃跑的時候,都沒有人能夠把大象從象圈里放出來,給明軍制造一點麻煩。
短短二十分鐘,戰斗便進入尾聲。
巫祈龍清點戰果,發現此役共擊斃敵軍只有二十余名,敵人便潰散了,空留下了英國人幫助設計建造的精良要塞,與三十頭關在籠子里的大象。
搖了搖頭,巫祈龍對通信員說道:“給莫指揮使發電吧,就說我軍擊斃的敵軍,還不如繳獲的大象多,那些暹羅人在叢林里跑的比兔子還快,我們的坦克并不適合追擊。
或許我們應該放棄全機械化的閃擊作戰,而恢復‘馬來之虎’自行車大隊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