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府,大明湖畔的一間客棧里。
秦良玉正背負著雙手,搖頭晃腦的給戚繼光背誦《孫子兵法》中的九變篇。
這是講述為將者如何根據戰場上的形勢變化而隨機應變的章節。
一大段古文背完,直累的秦良玉吐了吐舌頭,沖著戚繼光的后背做了個鬼臉。
本“學渣”這一個月來背的書,都趕上前世活了二十四年背的了。
怎么感覺自己是從一個火坑里跳到了另一個火坑里啊。
戚繼光轉過身來,滿意的看著秦良玉,指了指桌上的茶杯。
“喝口水吧。這是你王婆婆跟店家要的泉水。”
從忠州到濟南的路上,這丫頭時不時的便冒出一些驚人之語,或讓自己和夫人開懷一笑,或對自己有一些啟發。
看來這個女徒弟收的很對。
一開始的時候,丫頭的父親秦葵還對女兒要出遠門頗為不舍,不過后來知道了要領走女兒的人是戚繼光,再看看女兒的決絕表情,也就答應了下來。
他們一行人從重慶忠州乘船到了南京,然后再沿大運河北上進了山東。
一路上只悶聲趕路,戚繼光并沒有探訪任何一個故交老友。
自己被彈劾的身份,再加之前幾個月在貴州吃過的閉門羹,讓戚繼光對官場上的一切都心灰意冷。
此刻他只想盡快完成自己所作兩部兵書,然后便可垂釣耕作,安心做個鄉野老農。
也許……再加上培養一個女徒弟吧?
咕咚咕咚。
秦良玉把一杯清涼的泉水喝下肚去,只感覺神清氣爽,渾身舒暢。
她擦了擦嘴角的水滴,好奇的問道:“師傅,咱們還要在濟南待多久?什么時候才能回膠東啊?”
戚繼光微微蹙眉。
回膠東?
這丫頭之前應該都沒出過重慶吧?怎么說的跟很熟悉膠東一樣?
不過戚繼光也沒多想,他淡然道:“咱們什么繼續趕路,還得看你。我來考考你一件事,你去東郊的濟南總兵府,打聽一下本地的戚總兵風評如何,然后回來報給我。”
“這個一時半會兒打聽不出什么來吧?別耽誤了行程才好。”秦良玉一臉的不樂意,心說你這是在難為我秦某人吧?
“沒事兒,我跟夫人打算在大明湖游玩幾日,你大可放心的去查探。”戚繼光捋了捋胡子,笑道。
“啊……不著急回膠東啊。”秦良玉像個露了氣的皮球。
“嗯,沒別的事兒,現在就去吧。什么時候探清楚了,什么時候回報我。”
走在前往濟南東郊的路上,秦良玉心里一陣嘀咕:
來來來,讓我考考你。
相處了沒多久的父親秦葵是這么說的。
戚繼光這老爺子也愛這么說。
動不動就我考考你這個,我考考你那個。
給別人考試,看著別人抓耳撓腮難堪的樣子,很快樂么?
不過心里埋怨歸埋怨,她也沒什么辦法,還是只能乖乖的去了。
畢竟是自己拜的師,含著淚也得走到底。
看著秦良玉遠去的背影,一直在旁邊默然無語的王婆婆有些于心不忍。
“老爺,你是不是對玉丫頭太嚴格了一點?”
“這還不算什么,她要學的東西還多得嘞。”
戚繼光從貼身的衣服里拿出一張紙,鋪在桌面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