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距離前線太近,他不敢去,不過平壤還是很安全的,而且經過不少朝鮮人的修葺,已經基本可以重新住人了。
甚至有一些朝鮮官員已經提前一步返回了平壤,開始了重新辦公。
朝鮮朝廷對他產生了不信任,如果此時再跟明軍僵持下去,那么自己將會腹背受敵。
難以繼續統管朝鮮水師。
因此,李舜臣決定,摒棄前嫌,跟明軍加深友好。
思慮至此,李舜臣鋪開一張信紙,在上面書寫著。
他感謝了李如松,也感謝了明軍在半島上的攻勢,并且說道自己愿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跟明朝水師并肩作戰。
收到這封回信,李如松自然也放寬了心。
陳璘帶著秦良玉,乘坐明朝水師的福船,從光州出發,經過2天的航行,抵達了巨濟島的朝鮮水師基地。
李舜臣更是親自乘坐著船只,駛出碼頭,在海上迎接陳璘的到來。
眾人在巨濟島登陸。
秦良玉重新回到這個地方,不禁感慨萬千,只是此一時也彼一時,現在他們的局勢跟當時不可同日而語。
明軍占據絕對上風,而倭軍則是瑟瑟發抖,負隅頑抗。
秦良玉甚至都感覺這島上的海風比之前要舒服了許多。
被李舜臣引入他的議事大廳之中,陳璘和幾個部將與朝鮮水師的各個部將們進行了親切友好的會談。
只不過,隨性而來的秦良玉卻在此之前便推脫身體不適,躲過了這一個流程。
之后,李舜臣又給陳璘詳細講解了龜船和板屋船與倭寇的水師作戰時候的方法。
陳璘最感興趣的富山之站,李舜臣也非常配合的免去了秦良玉等人的貢獻,只說是朝鮮義軍出馬,配合水師進行了登陸作戰。
講解完畢,李舜臣笑容滿面的問道:“不知道陳將軍還有其他要問的么?”
陳璘爽朗的一笑:“有的,我想帶著船只,去釜山海面上看一圈。”
李舜臣愣住了。
他還以為跟之前秦良玉一樣,只是要乘船觀察一下釜山的情況。
“明日夜間,我安排船只,陳將軍與我同船前往?”
誰知陳璘搖了搖頭,“我要乘坐我們大明水師的船只。既然來了,就先巡游一番,如果遇到倭軍小股船隊,就打一下。我聽說兩邊以及有月余沒有交火了。這可不行,中國有句老話,叫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再不教訓一下倭寇們,恐怕他們要翻天了。”
此時距離之前的一個月的停戰約定已經過去兩天了。
他要出海作戰,李舜臣卻也不好阻攔,稍稍思慮片刻,決定派出人去打探一下,最近有沒有運兵船和運糧船在對馬島和釜山之間穿行。
如果有的話,這些船隊是個很好的奇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