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魔,魔鬼。
這兩個指代性的稱呼,在英語和中文的語言環境里,一般都是混用。
類似“你是魔鬼吧!”或者“老夫也不是什么惡魔……”。
在大多數時候,這兩種稱呼并沒有太大的差異。
可細究起來,其中又有微妙的不同。
用一種爛大街的說法,惡魔通常是一些混亂陣營的逗比,而魔鬼則熱衷于秩序,利用詭計收割凡人的靈魂。
相同之處在于,雙方都很邪惡。
可事實上,早在這種著名的分類法出現之前,兩種稱呼的含義,就有細微區別。
惡魔(Devil),從后半詞綴就能看出,語義的重點在(evil)上,原指一些惡毒,敗壞的生物。
但在現代語境,這詞匯通常指代一些……強大卻暴躁的邪惡生物,他們是殺戮的行家里手。
用比較好理解的話來解釋,其重點在“惡”。
當然,這些生物中,也有很英俊的惡魔,比如但丁……
而魔鬼(Demon),要比前者更加復雜,因為這是一個長期演變的詞匯,其含義發生過極大的變化。
一直往上推,還要追溯到古希臘時代。奧林匹斯信仰體系中,除了那些高高在上的真神之外,還有一些更貼近普通人的從神。
他們被稱為daimon,是凡人的守護神。
再之后,圣經得到廣泛的傳播,因為其宗旨是一元神,除了至高的主,便再也不能容納其他神靈。
希臘語的圣經中,便用Daimon來指代所有異教神,再傳播到英語中后,這個詞匯最終演變成了Demon。
所以,如果嚴格點說,所有的魔鬼,最初都是信仰神。
只是在圣經的語言環境中,他們最終被貶成了邪惡的反派。
那……什么是魔鬼?
小丑將杯子抬到眼睛的前方,透過圣水觀察坐在對面的約翰米爾。
他的五官與體態,仍與常人無異,但身影的輪廓,卻不斷地顫動扭曲,絲絲縷縷的黑線飄進周圍的空氣,消失于無形,又從莫名的地方,接受到了更多。
那是眾生的**,也是眾生的罪惡。
但放下水杯后,約翰米爾與常人沒有任何差異。
這就是所謂的魔鬼了,他們從生靈的內心中誕生,只要欲念不消,惡念不止,就永遠不會滅絕。
如果用一個同義詞來替換,最合適的,大概就是心魔。
而用某法學家的話來說就是:
張三!
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張三。
所以在他的感知中,約翰米爾只是個普通人,因為事實上的確如此,這位律師,只不過是被腐化了而已。
然后某個相當難纏的意志,用奪舍的方式,在這位律師身上重生。
呈現在蘇格視野中的,遠不是魔鬼真正的形體,其本尊究竟是誰,目前依然是個謎。
從之前的接觸中,他猜測對方是原罪暴食的代表別西卜……但這只是個猜測。
“真是狡猾的偷渡方式……”
蘇格在心中說道。
見他久久不言,約翰米爾攤手說道:“你沒什么想問的嗎?我很喜歡和人類交換秘密。”
“OKOK,那么告訴我,你為什么會出現在地球?”
小丑將杯中的圣水倒進嘴里,咕嘟咕嘟的漱了漱口,又吐了回去,然后瀟灑的擦擦嘴,繼續說道:
“我查的很清楚,地球上目前只有兩只半惡魔,勉強能被稱為地獄生物,像你這樣的東西,原本并不存在于這里。”
他當然不是在說胡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