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算的。
可系統給出的說法向來精準。
而他買的是粗略情報,是因為系統處于安全模式,內容才相對更豐富了些,但細節就肯定沒有。
于是他就留意情報中,與聶璋有瓜葛的人的一句話評論。
其中有一段:聶璋長子聶風,圓光寺生活二十余載,后師從方正。
這法號方正的,正是現任圓光寺總院主持,聶璋的老兄弟,匪號毒師爺的那位。
再看另一段:聶璋原配,產次子,病亡。
周行就推敲猜測:
聶璋的妻子產長子時,聶璋事業大約只是剛起步,對自家干的那些勾當,心存惶惶,便匿名給圓光寺捐了筆錢,將聶風托養。
次子跟長子的年紀差著十多歲。
這隱約說明兩個問題:
1,聶璋在長子出生后的那十來年間,處于事業事業上升期,顧不上、同時也不太方便回家。
2,聶璋的次子出生前后,聶璋的視野已上了軌道,有心思過小日子了。而且聶璋應該是比較認這個糟糠妻的。否則大把銀子在手,哪里需要跟黃臉婆那啥?
正因為認糟糠妻,其妻因產次子而病亡,周行琢磨著,這聶璋怕是不太喜歡次子。
所以換個角度理解,這倆兒子,沒一個像他。
聶風,寺院長大,但未能進入社會,就認毒師爺做老師,被帶歪了。
這這人也不是小號的方正,更不是他老子那一套,而是有那么點{無間道2}中倪永孝的意思。
非是詩書起家的有文化流氓,而是從寺廟里學來實用學問、也養成一些好習慣的有才學黑道。
看看聶府的仆傭家丁,就不難體會聶風的調教之能。
周行不覺得聶璋聶三伢這種匪類有這樣的能耐。
至于聶云,早年應該不算苦,但所處的家庭不完整,親密之人只有一個奶奶。周行琢磨著,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娃,很容易就像大多數單親家庭的子女那般,敏感、執拗、甚至偏激。
然后聶璋金盆洗手了,暴富,卻并不喜這次子,結果就是沒溫情、但不差錢,聶云在這種環境下,走詩書科考之路,最終成就現在這般模樣,當真是一點都不奇怪。
至于聶璋的小女兒聶小倩,是聶璋金盆洗手后續弦所出。
仍舊從年齡上看,聶風因公孫鵠上門鬧而事后跟他說起聶小倩時,沒說具體年齡,但說了句待字閨中。
女子出嫁才有字,待字閨中意思就是說到了出嫁的年齡,但還沒有訂婚。也就是說十六以上,二十以下的可能性最高。
這跟次子聶云又差了十來歲。
系統對其的一句話概述是:性情陰毒,非聶璋之女。
周行反倒覺得,親不如養,這才是聶璋的種,虎父無犬女。
至于其親父,周行猜測,白道人的可能性比較高。
畢竟他從聶風那里得知,聶府二進帶閣樓的秀樓,住的就是聶小倩,而自從其昏迷,劉氏便移居秀樓以方便照顧。
那么,兩次在那里跟白道人說他小話的,多半就是劉氏。
而劉氏的一句話評價:心強命薄,資質平庸。
前半句能聯想到的,就是忍辱負重想圖謀點啥,卻屢屢失利。
在這個時代,一個女人怎么圖謀?多半是看嫁個怎樣的夫了。
后半句,這個時代,什么女人適用‘資質’這個概念?不去青樓紅館演舞賣唱的話,也就修行之人適用了。
再跟白道人一關聯,周行很容就想到師兄師妹那一套。然后就聯想到了白道人莫欺少年窮,劉氏等不起,嫁了聶璋,結果現實骨感,于是徹底身在曹營心在漢。
之后,白道人終于年老有成,跑回來尋找逝去的青春和愛……
聶家最后一員,聶風之妻蔣氏。
雖情報中沒有介紹,周行也覺得這位也不像是個安生的主。
聶風都四十出頭了,膝下無兒無女,還沒有妾,這不正常。
另外,周行還發現,聶云跟這蔣氏,雖然沒有明顯的眉來眼去,但微表情,主要是肢體動作,也不像是正常叔嫂該有的樣子……
周行只能說,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這是一戶好人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