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行回到云霄宗,已經是六月。
這一路上,自然是沒少見到濁潮造成的環境變化。
哪怕特征中加了一個‘爆發’的標簽,實際上仍舊是隱秘的、漸變的,而不是生切硬換、翻天覆地。
他覺得,就以這種轉變速率,凡世人兩三年內,怕是都難以察覺出明顯的變化來。
而就算是神識強如他,也需要認真品味,才能察覺出差異。
就以最常見的荒野森林為例。
以前會覺得山清水秀,現在就覺得有些陰郁森然。
前者讓人想要駐足賞景,后者讓人警惕不安。
他相信,十年八年之后,凡間恐怕就是一派高墻大寨、入夜不出門的景象了。
而云霄宗也是有明顯變化的。
首先是界碑顯威。
云霄宗有五百峰,地域自然是極廣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所謂的護山大陣,不可能將五百峰全囊括。
于是界碑大陣,才是宗門第一陣。
平日不顯,就連宗門的許多弟子,都以為就是厘定疆界之用。
其實不然。
現如今看的清晰,這些界碑,分明就是力場發生器。
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超大風水局的關鍵擺放物。
周行則更愿意用生態園障壁來代入式理解。
在這力場內,濁氣被鎮壓了,仍舊是祥云朵朵、白瀑飛澗、風光秀麗的仙境景色。
不過周行注意到,五百峰、峰峰‘掛燈’,顯然這界碑的效力也是有限,因此各峰的天陽寶盞才會自行亮起。
說到天陽寶盞,就要扯到清濁之氣的轉化。
具體涉及的要素繁多、過程也復雜,迄今為止都沒誰敢說徹底研究透徹了。但這界的修士們至少知道,日月在這個過程中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
月亮無需多提,濁變清主要還是看太陽,修士們雖然沒能打造出高性能的轉化法寶,但鎖住一隅環境,形成小循環,卻是做到了。
就像行功大周天和小周天,后者的格局自然是小,可終究是個閉環。
天陽寶盞就是這么來的,天陽本應該對地陰,但現在對的卻是地靈,也就是靈脈,這就是小循環的兩極。
從高空俯瞰,五百峰宛如超級燭臺的陣列,即便是白晝,仍舊給人以煌煌赫赫之感。
其中,又以宗門主體最為搶眼。
云霄宗的布局,有些像是故宮,最重要的一系列設施造物,都在中軸上,從登云城,一直到御殿所在的摩云峰,很有那么點**、端門、午門、太和門……一路深入的意思。
這個便是主體,如今眾多的天陽寶盞令其‘燈火輝煌’。
除此之外,便是各大世家的峰群比較醒目。
比如周閥,有五峰,以及周邊共計超過一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天陽寶盞就遠不止五架,而是有二十四架,將整個區域都罩住。
而那些寒酸的,則如同單一蠟燭,一峰一點光。
基于此,整個云霄宗,就如同地上星圖,世家猶如星座,群體亮相,師徒派大部分都是孤星,稀拉散布,而宗門主體則是群星薈萃的星云,華麗萬端。
“濁海孤島,玄門命燈。不曉得百年后,還能剩幾盞。”……
周行御使烏鐵舟走正門,從登云城入宗,居然見到了噬罪閣那個跟他一直不對付的金丹修士馬保。
這人給周行的感覺,就是昨日重現,還是那股子六親不認的跩樣,完全沒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