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萬世基業之根本,就是以一條大型靈脈打底的壺中界,一千里方圓的一個洞天小世界。
給他的感覺,像是生態園。
內部倒也有藥園,卻都是那種幾千年一熟的珍藥,也基本不會采摘,為的就是能更好的形成清濁循環。
可萬年下來,仍舊是有消耗,因此才需小型靈脈補一下。
三條中型礦脈,兩明一暗。
明處的那兩條,一條在縹緲峰中,是門閥世家的體面象征,一條在宗門之外,是周閥的主要采邑。
如今暗的這條作為族地蜃城的力量之源。
周行還錦上添花,一定程度的效仿火術要塞,以三根元磁針,接連地肺火脈(火土),又建造了玄陰池(水),還種植了一顆增運蒙蔭的四葉天香木(木)。如此,五行齊備。
再加上通過大衍十方鏡調控代表陰陽的天罡地煞二力,這蜃城可以說是以陰陽五行為基。
初一建成,就顯出了威勢氣象,內看云蒸霞蔚,外觀仙霧繚繞,調節周閥族地氣候,還能鎖住靈氣氣機,遠不是原本的那些天陽寶盞的功能可比的。
周閥的八條小型靈脈,五明三暗,明處的有四條在周閥五峰除縹緲峰之外的四峰中,包括周行曾住過的攬月峰。
還有一條在登云城,周閥在那里有一處類似官宦府邸的產業,對外接待不方便帶入族地的客人用。
而那三條秘藏的靈脈,則用于周閥內部任務的花銷開支。
毫無疑問,本就緊巴巴,以至于周桐都得時不時的拿出類似內帑的宗家的私房錢來應對,濁潮來了,更是捉襟見肘,周行還真就不好意思再薅了。
當然,有他出手,周閥的靈脈產業算是進行了一次優化調整。
比如那處周所周知的宗外中型靈脈,原本因歷史緣由,在周閥收縮產業的過程中,故意留了一處近乎于飛地的產業,如今被遷到距離宗門不遠的周閥傳統轄地。
這樣一來,不但開采、守護、運輸成本大大降低,還因融入了一條小型靈脈而品質提升,能更好的與濁氣互動,不影響產出,且有些額外的超凡產物,像玄陰凝液、地肺火晶。
另外兩條見不得光的小型靈脈,一條用于補壺中界。另一條則布置于距離宗門稍遠一些,但地理位置極佳,且一直以來由周閥承擔主要鎮守任務的宗門鎮所。
由于非是邊關鎮所,因此宗門只給補貼了一條小型靈脈,也沒有傳送陣。后來通過經營,有添置了一條小型靈脈,如今再加一條,就合并成了中型。
這樣,就奠定了主流鎮所的格局,待到積累幾年,周行再出手,是可以建設成火術要塞第二的。
可以說,經過這一系列規整,周閥的修士也因此更加緊湊抱團,團體實力提升,輪值也更好安排,花銷耗費也省了許多。
在當今大環境下,省下的就是掙下的。
周閥的這番作為,宗門乃至其他家族,自然是看在眼里的。
也不是沒人想過從中作梗,但一個是周行動作過于迅速,再一個,就是不想得罪周行,甚至有世家已經琢磨著請周行幫自家也這么整合一下。
偉力歸于個人的世界,就是如此。一旦有人取得非凡成就,那么就能庇護家族,雞犬升天,蒙蔭至少千年。
隨著周行協助周桐,將周家產業順利整合,人們也算是見證了周行跟周家的關系從穩固到融洽,真就是那句‘親不親,一家人’。
既然如此,人們對周家的未來看好。
于是周閥就此從衰敗頹廢狀態走出,族人自信提升,外出時,也不再被人明里暗里的譏諷。百來年一直被人們當盤兒菜嚼吃的‘你被蜃種了沒有’也仿佛不是個事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