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物一方,出乎意料的強力、且量大。
盡管包括坐鎮的宗門高修在內,修士們普遍對魔門冥土缺乏足夠的認知,但正所謂‘山高水深’,結合玄門修界的種種情況,對魔門冥土還是有一個概略的估測的。
當初兩宗約定以東海為‘天驕爭勝’的場地,是因為這片土地上出了幾個油滑魔物,先天武者什么的斗之不過,瀚海宗幾次派遣修士,都是戰敗斗敗不難、捕殺不易,總是被其逃掉。
瀚海宗就想著借‘天驕爭勝’把場子找回來,厚土宗則想秀一把,證明你們不行我們行。
另外就是冥淵,雙方都有心思在幽冥體系上加大投入力度,將之作為‘天驕爭勝’熱身后的決勝場地,便一拍即合。
未曾想原本規劃的挺好的‘上半場,下半場’,混成了一體。
那就換個思路,先拿‘冥土化’作用下異變的邪祟鬼魅熱身,然后再在冥土環境下,捕獵那幾頭油滑魔物。
這樣的安排,也是考慮到‘天驕爭勝’的主角們終究只是金丹修為,再是天賦強悍,潛力也尚未完全轉化成實力,又有大概率誕生各家未來的領軍人物,磨礪自然要適度。
然而現實骨感,用某高修的話說:
“這初生的魔物,怎么盡是假丹起步,還有類神通,這不對吧?
對應玄門,難道初生的魔物、不應該是等若練氣級誕生嗎?
就算此間的情況特殊,積郁爆發,怨氣沖霄,以至于誕生了筑基起步,乃至假丹起步的,也應該是一鱗半爪。
這都成了普遍現象了、且數量多且層出不窮,有問題吧?”
于是,雙方坐鎮高修,近乎不約而同的提醒各自的天驕:別光顧著秀啦,情況有些詭異,笑到最后才是贏家!
沒錯,當天驕們入場時,爭勝比賽就已經開始。
雙方的高修當然可以入場相助,但那等于是一名天驕出局。
因此,不知不覺間,當初以為的‘魔物有限,誰能搶到更多的、更有分量的人頭誰贏’的模式,已悄然變更為‘魔物太多,誰堅持到最后、積分最高誰贏’的模式。
并且介于比賽的規則,這是個在雙方陣營暗扯彼此后腿的背景下、全方位展示個人能力的賽事,天驕們只能各自為戰。
這等于是人為的增加了除魔的難度。
還有,這個時代并無特別高大的建筑,三百多萬人口的尚都,又有皇宮、大臣府邸這樣的占地巨大的建筑群,因此整座城市面積超過1500平方公里。
參加競賽的二十多位天驕,固然不用擔心太過擁擠,缺乏表演的舞臺,卻也因此需要面對更大更多的挑戰。
畢竟天時、地利、人和,都站在魔物一方。
濁潮冥土化,這是天時。
有足夠大的騰挪空間和基底人口,便于孕育更多魔物,且令其能發揮魔物的基本特長,高速成長。此乃地利。
受謝長生暗中操控引導,懂得配合作戰,對手卻是單打獨斗,能算是人和了。
于是第二天的黎明尚未到來,雙方陣營中,便有天驕不支退出。
倒也不能說這幾位實力就一定比其他天驕水。
他們基本都是長于爆發,持久不足的。
再加上前期過于興奮,各種爆發打的很爽很痛快,法力空、精力不濟,只能不甘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