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話帶了個“我們”,指的是他們一起參加的菠蘿網的綜藝。陳一聞還是覺得很順耳。
陳一聞說道,“其實他也有和我主動合作的需求,因為畢竟是我們在前,雖然規模比他們小,但若是我們成功了,或者雙方都成功了,那么他們可能最終露餡,所以現在和我們扯上關系,是一份雙保險。”
停頓了一下,陳一聞看丁詩媚,道,“其實今天你提議你三哥給我引流付我代價,是不是就是想到了這一點。”
丁詩媚道,“是有這么一層擔心,再說了,他也不能用了你的創意,過后就仍然心安理得……這樣的話,就不是真正的三哥了。我相信這些就是我不提醒他,他事后也會對你提出來的。”
陳一聞嘴角牽起一個略微不自然的笑容,點了點頭。
而后丁詩媚放下手中書,又轉過身打量尋找了一番,似乎有了目標,踮起腳去書柜高處拿書了,展露的身線弧度很完美。
陳一聞看著她的背影,心頭默然。
說到底,更多的還是為了她的三哥在著想著的啊……
……
三哥陪伴丁詩媚長大,在那個家庭里默默幫她,她對他不僅有感恩,依賴,甚至在她的少女時代,他也肯定很耀眼。
丁詩媚會為三哥著想一點不意外,甚至如果不這樣,她也就不是丁詩媚了。
就是……這樣的程度會是多少。
會不會有人可以撼動。
可以替代?
哪里有答案呢,現在回答他們的只有兩人在此間舊書屋的時光。
陳一聞也不是糾結的人,隨便想想就過去了,走上前打量丁詩媚找書的樣子,他目光隨后也在書柜上游弋,道,“世人說華夏應該有五大名著,你覺得呢?”
丁詩媚道,“是嗎,有這個說法嗎?我所知道的也就是《鏡花緣》,《三國演義》,《封神演義》,《水滸》,還有一本能列上的話,該不會是那半本《石頭記》?”
陳一聞道,“那《西游釋厄傳》,難道不算?”
丁詩媚想了想,道,“《西游釋厄傳》和《石頭記》一樣,現存都是殘篇,甚至還不如《石頭記》完整,很多缺篇的地方,導致整本書不成體系,只能說是文獻。
世人倒是從中發現了一些很優秀的故事,孫猴子是從石頭里蹦出來的,學藝篇也有缺失,所以他一身本領來源說法眾多,最精彩的還是想成為齊天大圣挑戰天庭,打上天宮,但后續人對這一段評價不一,有的說孫猴子是個梟雄,一個天地造化而生,得了大氣運,卻欲望野心不斷膨脹的人物,最后想推翻玉皇大帝,自己做玉帝。被打壓之后,乖乖成為沙彌去幫人取經,說是九九八十一難,但這過程中又有大量缺失,所以很多看得云里霧里,只能當做志怪傳說的民間拼湊版看待。”
陳一聞其實一早也知道,這個時空里的四大名著,和另一個時空也不大一樣,甚至這個時空的《石頭記》,也只有六十回,后續幾乎斷絕。這個時空的曹老也沒等來后續諸多版本的續寫,這本奇書倒也就磕磕絆絆,至今為止只得半本,雖說一直在學術界佳評極高,卻無奈算不得全本,而未能列入四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