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楚風氣絕身亡之際,體內凝結的「靈種」傳來一陣陣悸動,在死亡的威脅下,將身體的潛能前所未有的調集起來,身體又再生出一截力氣。
只不過它的主人對此仍舊不滿足,強抑著生的**,將自身沉淪于無盡的死亡中。當身體越接近死亡的時候,「靈種」的潛能就越發恐怖積蓄。
終于到達頂點的時候,楚風腦海中神而明之的現出一幅圖卷。正是「靈慧智經」第一卷上的觀想圖。
在「靈種」的催化下,楚風感覺自己悟性升華至無數層次,這并非眼界的高低,而是一種深化事物的玄妙觀察視界。只見腦海當中,一個小人蜷伏而眠,眼耳口鼻完全緊閉。當以意念集中過去時,畫面一轉,又現一個以不同姿勢蜷伏而睡的小人,眼耳口鼻亦是緊閉,但姿態近同。
“這便是「靈慧智經」的第一層嗎?原來我自作聰明,以為「借靈種道」便是大成。豈不知結做「靈種」,更要人種合一?難怪無法催動魔變。”
楚風心中若有所思,憶起「靈慧智經」第一卷圖錄旁密密麻麻的蠅頭小子注解,最終凝目在一行蒼勁中字上,「胎從伏氣中結,氣從有胎中息」。
若有所思,這恐怕便是「靈種合一」的法門之所在。
道家常言人出生時,通過母親的臍帶相連,隨母體一呼一吸,爭取養分,是先天胎息。而人生出后,臍帶剪斷,始由先天內息,進入后天的口鼻呼吸。是以,但凡玄門武學的修行第一要訣,都首重回歸先天的呼吸,魔門雖然被稱作是魔,但在它初時,也曾與道家存在千絲萬縷的關系,甚至魔門八脈之一的忘情道更是其嫡傳。
周寅看著楚風氣息一陣散亂后,忽又逐漸歸于有序,由外轉內,先是一陣不可思議,復又一臉大喜。
“「靈種」結胎,脫胎換骨,始入至道!”
楚風已經失去外界的感知,自然不知身邊周寅的想法,他將目光聚集在「靈種」上。先天內息由于母體此刻已不復存在,想要由后天逆反先天內息,唯有發動體內自身的先天呼吸,以脊椎直上頭上泥丸的督脈,再經印堂下胸前至肚臍之任脈呼吸。所謂貫通生死玄關,也就是任督二脈,便可成就先天境界,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只不過楚風首要的是「靈種合一」,而「靈慧智經」著重于“神”,而非氣,是以他要做的并非是以氣打通任督二脈,而是將身體作為一個母親,將「靈種」始作胎兒,以「胎息」將兩者合一。
看著楚風回過氣來,周寅剛喜出望外,忽然又見楚風氣息奄奄,似要油盡燈枯,又不禁大吃一驚,正要有所動作,一口新氣就從楚風體內釀起。
一雙在冰冷而又黑暗的江水中,依舊璀璨銳利的精光,自楚風眼中發出。楚風緩緩吐出一口長長的后天濁氣,隨著一串氣泡,自瀕死當中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