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以為憑著豐富的出海經驗,能夠過得風生水起。可沒想到,海水里的東西不能吃,在死了兩個伙伴后,所有人都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他們必須依附護衛隊來活。
東邊的基地人少糧多,所有人都過得挺自在。可土地鹽堿化更厲害,種出來的糧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后來天兒越來越冷,他們知道,這種只出不進的日子堅持不了多久了。
所有人都在努力開源,可無法。面對豐富的海產,又有人蠢蠢欲動了。可鑒于前車之鑒,沒人敢虎了吧唧的直接吃魚。
帝京的研究院過來了好多次,每次都說:“不行,海里病毒超標。”
可他們也沒見那些魚蝦被毒死啊。仿佛只有人類不適應,成為了“天棄”。
駱同之看著大家面露愁苦,不自覺出了基地。聞著濕咸的海風,他就想不通了,怎么就不能吃魚呢。
海水退潮,沙灘上留下了不少海貨。有海葵、海星、海虹、小螃蟹,還有水母和小魚。駱同之心癢癢的,想抓點滿足滿足胃,卻又不敢。
正出神時,看見遠處跑來一只貓。叼起一條小魚就跑。
這只貓他經常見,因為是橘貓,所以他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大黃。也不知道是從哪里來的,又是怎么活下來的,反正就那么出現了,還一直在海邊流浪,靠著魚蝦過活。
因為體型小,還靈活。大黃在海邊自由自在,都沒被人捉住過。
“小東西不怕病毒啊!”駱同之想著,就把這事當成笑話說給了同伴聽。結果這事越演越烈,傳到了基地領導那里。
那人找了來自帝京的研究員,把這事說了。幾人都很重視,重新去海里提取了樣本進行研究。
結果發現海水病毒含量銳減,并且活下來的生物都有了免疫能力。只不過人要吃的話,還是有一定幾率會得病。
至于那只貓,體內已經形成了抗體,不怕病毒帶來的傷害。
為了擴展食物來源,帝京那邊針對這個病毒展開了研究。不管是治愈方法,還是疫苗。可以說是晚開展了三年。
沒辦法,他們誰都沒想到,這病毒居然三年不消失,也是頑強了。
帝京那邊是在冬天來臨時研究出來疫苗的。海邊眾人得知后,都歡呼起來。
自打知道那只貓后,他們可是羨慕壞大黃了。不少人都想變成那只貓,想吃就吃,想睡就睡,還沒人敢招惹。
現在,他們終于不用羨慕,可以放開肚子吃海貨了。
因為地理優勢,帝京那邊優先給海邊幾個基地配送了疫苗。
幸存者們歡天喜地打了,然后放開手腳吃喝。
基地護衛隊也是有遠見的,重新組織航海隊,每周外出打漁。撈回來的要么曬干,要么做罐頭。反正不管自己吃,還是將來拿到內陸換糧,都是不錯的。
因為信息不那么暢通,內陸還不知道這邊的變化。大家伙兒害怕將來斷糧,這段時間真的超級努力,不僅外出摘野菜撿蘑菇,連打獵都學會了。
一次周末,沈彥明和畢喬安帶著安安暖暖外出回來后,遇見了曾一鳴。受邀去了一趟,路過肖家的時候,畢喬安再次伸頭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