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寧市有五大主城區,分布于萬里滄江兩岸,如果要跨區的話只能走過江隧道或者滄江大橋。
因為跨江的車流量巨大,陳詢開著車上了“滄江二橋”的時候,又遇到了日常堵車。
車流排成長龍,像蚯蚓一樣在橋上蠕動,看樣子沒半個小時別想下橋——還不如讓人家孫逸安坐地鐵呢。
陳詢駕駛年齡短,還沒有榮升老司機行列,所以心態很平和,有一搭沒一搭的和孫逸安聊天。
聊“千度”,聊“企鵝”,聊“阿里”,聊現在風頭正盛、與Uber神仙打架的“滴滴打車”……
這家成立沒多久的互聯網企業剛剛完成C輪1億美金融資,并與維信達成戰略合作,開啟了支付打車費補貼活動。現如今,用戶數超過1億,司機數超過100萬,日均單達到600萬單,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臺。
而Uber的創始人兼CEO也放出了狠話:如果滴滴不接受Uber入股百分之四十的方案,就等著被爆頭!
這是一場不見硝煙的戰爭。
誰能獲得這場戰爭的勝利,誰就能一統“網約車”市場,登上王座。
兩家瘋狂的燒錢大戰,改變了國人的出行方式,不僅僅是互聯網圈的人在關注這個事情,連陳詢這樣的學生也或多或少知道一些。
“我看好uber。”孫逸安說話的時候語氣很柔和卻又很篤定,“它是全球創業公司里面現金流最充沛的企業,擁有更加成熟的系統和技術……
當然,前提是他們能適應國內的商業環境。不過聽說它的用人策略和其他外資企業不同,并不會像其它那些進入國內的大公司一樣,空降一名外籍主管作為城市負責人,而是更傾向于放權給本土員工。
如果能沉下心來做市場的話,uber是很有機會的。”
陳詢提出了自己小小的疑惑:“可這二十年來,并沒有哪一家國外的互聯網公司能真正在國內發展起來。”
“凡事都有列外……”孫逸安笑了笑了一下,正要說下去,手機鈴聲忽然響起。
“向前跑,迎著冷眼和嘲笑,
生命的廣闊不歷經磨難怎能感到,
命運它無法讓我們跪地求饒……”
孫逸安看了一眼來電聯系人,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電話。
破鑼一樣的聲音戛然而止。
“有什么事嗎?”他壓低了聲音問道。
電話里傳來清冷的聲音。
不一會兒,說著說著,電話里原本平緩的聲音越來越快,要罵人的樣子。
孫逸安就這樣默默地聽著,閉上眼睛緩緩說道:“我現在不太方便,等我回去再說吧。”
對方并沒有就此打住,不知道說了什么話,氣得他直接掛了電話。
孫逸安用力地握著手機,骨節發白。
他很努力想掩飾自己的情緒,然而急促的呼吸還是暴露了他現在的心境。
陳詢握著方向盤看著前方,假裝什么都沒有看見。
孫逸安應該是遇到了某種困境,這一點他早就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