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足球和籃球的位置并不互通,但是郝仁并非是根據前世灌籃中角色的位置來進行足球上面的劃分,而是通過前世那些灌籃中的角色所擅長的方面進行劃分。
擅長防守的分配到擅長防守的位置,擅長進攻得分點就在進攻得分的位置。
擅長控球的那就分配到控球的位置。
至于說守門員?添加一些新的角色進去唄。
這么一想郝仁的靈感就來了。
當然,除了位置之外,其他比較經典的一些畫面是不會變得。
比如說在接下來的《足球高手》中的三井壽,依然會是一個相當優秀的射手,但是因為膝傷暫別足球,還一度成為了頹廢的少年。
然后最后那句經典的話語也會在漫畫中出現——‘教練,我想踢足球!’
不得不說,相較于《足球小將》的劇情《灌籃高手》的劇情郝仁記得卻是更加的詳細。
當然了,其中的一些比較過火的劇情郝仁思考再三后還是沒有放進去。
就比如說郝仁之前所想的三井壽,他并沒有成為打架斗毆的不良少年,而是成了一個頹廢的少年,不打架斗毆,但是會經常帶著自己的狐朋狗友在一旁嘲笑,嘲諷那些踢球的人。
沒辦法。
畢竟這部足球的漫畫根據文件上看是足協和教育部門合作的,和過去他畫的那些漫畫不同。
過去他畫的漫畫的確有的是有著不良混混打架斗毆的畫面,但是那畢竟不是和官方合作的,官方管不到他。
但是這部漫畫是官方定制的,那官方可就能夠管他了,看到這個打架斗毆的畫面指不定再度不給通過呢!
所以打架斗毆能少就少。
就算能夠出現,那也不能如同灌籃中的三井壽那樣以摧毀籃球部為目標率領不良集團來到體育館,導致了籃球部的暴力事件的事情發生。
要知道這玩意可是聚眾斗毆了。
所以說,要進行改動的地方也有很多。
最關鍵的是——
“老婆,和足協的打聲招呼,到時候我要去他們那里進行取材。”
當初的灌籃為什么那么火?
除了里面的故事的內容很好、人物的塑造相當的豐滿之外,有兩點是很重要的。
一個是畫工。
要知道體育漫畫有個很大的難題,那就是漫畫是紙質的,平面二維的,而體育中充滿了各種動作,如果不是動畫電影,只用紙媒,是非常難把一整場精彩的比賽呈現出來的。
而井上雄彥則是采用了分鏡,大量的分鏡。
因為多鏡頭角度的分鏡,會更有利于讀者的想象和觀察,使紙上的人活起來,開始互動和對抗,就如同看了一部真正的精彩比賽那么過癮。
前期的漫畫井上還有些稚嫩,但是到了后期的畫風則是讓越來越多的讀者感到精彩。
當然了,除了畫工之外,就是比較寫實了。
井上本身就是一個籃球迷所以作品里籃球場,比賽,戰術,人物動作都很專業。
而郝仁也為了讓這部漫畫更加的專業,所以需要讓那些專業人士進行指導了。
雖然說天朝隊的戰績有些慘烈。
但是總不至于連這種指導都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