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因為劉備的能力極其優秀,若不用實屬可惜!
現在對于袁耀來說,眼前的孫策就是此理。
用之,則忌憚其不知何時便擁兵自重,自立一方。
不用,則表示要一直將之雪藏,完全放棄他的一身卓絕才能。
一語而落。
面對著袁耀的考教,孫策一時也是絲毫不慌,面上依然是意氣風發之狀,臉露出暢快的笑容,只是經過短暫的思索,以組織語言。
隨后,便高聲回應著:
“啟稟公子,從現階段的局勢來看,天下格局已經是越發明朗,逐漸進入了強敵環視,割據各州郡的局面。”
“關西方面雄踞關中平原的西涼軍政權,現據說已經徹底陷入到分裂的結局,以李傕、樊稠,郭汜為首的三方勢力相互據有一方,誰也不服誰。”
“而其余各部西涼軍,先后依附于三家的附庸。”
“依策看,西涼軍合則無敵,分則必敗,或許不出數載,獨屬于西涼軍的威風將會逐漸過去,掀不起太大的浪花。”
“故而,策覺得西面戰局公子不必太過擔憂,無法影響到我軍。”
一席洋洋灑灑的分析下,孫策思慮周全的說著。
頓時之間,便令袁耀拍案叫絕!
不得不說,孫策如今展現而出的個人能力當真是詮釋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亂世主君。”
從這點就能夠看出,原史上孫策東渡長江征討江東六郡時,為何會從者云集,前往投奔之甚多了。
多少英雄豪杰不愿意追隨這樣的君主,開拓江山呢?
別說其余豪杰了,縱然是此刻袁耀聽聞了他的一席話語,都不由熱血沸騰起來了。
但孫策的分析到此處才剛剛開始。
語氣頓了頓,他繼續沉吟道:
“接下來河北方面的戰事,據現今情報,尚且還是公子的大伯與幽燕公孫瓚相互對壘,雙方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還是公孫瓚略占上風。”
“不過河北雙雄的對峙,一時也難以判斷最終歸屬,故而暫不做判斷。”
一言落罷。
孫策隨即說著:“故而,策以為當今局勢最容易能夠影響到我軍的,是中原戰局。”
“現在據有兗州的兗州牧曹操率部東征徐州,連下十余城,兵圍郯城,令徐州刺史陶謙只得暗自在城內苦稱,毫無絲毫的反擊余力。”
“所以,若不出所料,未來在逐鹿中原時,爭奪中原諸州郡時,曹操將會是我軍最為強勁的對手。”
一語落的。
袁耀連連點頭表示附和,孫策之言的確太過正確。
熟知歷史的袁耀自然知曉,未來中原戰場將會是曹老板的個人秀,由其兼并眾諸侯后全據各州郡。
而現今己方雄踞江淮地區,未來北伐路線必然會是中原。
所以說,袁氏與曹操間的勢力早晚必有一戰。
而此戰亦將影響到中原諸州的走向。
瞧著孫策的一番番分析,袁耀對他遠見卓識已經是有了深刻體會。
因為,孫策完全是憑借的見識幾乎得出了與原史上眾諸侯勢力的走向。
這一點來看,袁耀是敬佩的。
這也由此證明了孫策的能力是多么的強盛。
故此,對于究竟是否啟用孫策,袁耀亦還在抉擇當中。
不過接下來,他繼續說著:“阿策,你之前言希望我軍收復廬江郡,全據江北地區后便率主力渡江東征江東六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