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謂是“來的快,去得快。”
待人離去,蘇飛流露些許擔憂之狀,不由拱手詢問著:
“怎么,將軍當真相信那太史慈的請降?”
“那你覺得對方是真降嗎?”
隨著黃祖的詢問,蘇飛稍作一陣思索,略微組織了一下語言,方才道:
“啟稟將軍,末將覺得此事十有**不太可能。”
“說說你的看法……”
“那太史慈原是東萊郡人士,因與劉繇是同鄉方才前往江東歸附之,后聽聞是劉繇選擇主動放棄太史慈以后,他才決議歸附袁耀麾下。”
“但其歸順以后,便極其忠于袁氏,更何況袁耀還曾無比信任的對其予以大權,前去招撫劉繇舊部來歸,而他也同樣未讓袁耀失望,成功招撫了理舊部歸來!”
“在末將看來,此事十有**有詐。”
一時,蘇飛依然是流露出謹慎的心理,徐徐沉吟道。
在他看來,太史慈這等人物豈會因為這點事就心生異心呢?
但此言一出,亦有其余將領發表著不同的看法。
“此一時彼一時也,如今的袁耀由于平定江東諸郡的戰役太過順利,而產生了無比嚴重的驕縱之心。”
“況且,他還那么對待太史慈,其縱然心生反叛之心也無可厚非!”
“至于詐降一事,末將還是附議鄧先鋒的意思,袁耀不至于為了設一出詐降的戲碼而自毀長城吧?”
“畢竟,有些事做了是當真容易影響軍心的。”
眼瞧著麾下諸將時刻分離著數派而各執己見。
黃祖也不做干涉,只是徐徐說著:
“對于現下的我軍來說,本將以為不管對方是真降也好,亦或是詐降也罷,這些目前都是說不準的因素。”
“那么,我軍還不如思慮一下別的問題,就是現在的袁營發生此等變故,我軍能夠從中取得何種利益方才是重中之重。”
“此次本將之所以表示要令蔣干親赴大營前來商議,其目的就在于此,我就是希望能夠從蔣干身上探聽一下袁營的虛實,看看是否有何便宜可占。”
“不管是真降還是圈套,只要能夠利用一二,為我軍謀取利益就好。”
漸漸地,黃祖徐徐透露著自身的見解。
……
就在荊州軍大營做好一切準備的時候。
此時,書童也迅速回返了大營之間,然后徑直悄然前去回見蔣干。
待見到蔣干以后,遂立即拱手回應著:
“啟稟先生,此次我觀察了一番,那黃祖城府極深,我硬是沒有看出他對于我所言后的態度,但我也大概觀察到,荊州軍大營對于太史將軍要舉眾歸降一事則分成了數派,各自持著不同意見。”
“既有同意的亦有反對的,只是不知那黃祖會如何抉擇。”
話音落下,書童遂又道:
“哦,先生,對了,那黃祖還命特意轉告您,令您三日之內務必要親赴敵營與之會面,不然他將不再相信我等的誠意。”
“先生,你看此事……?”
聞言,蔣干稍作沉吟,遂揮手道:
“你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接下來的事便交與我了。”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