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口水域,在袁耀與劉曄等謀臣一致的統籌謀劃下,一戰而大破黃祖所部數萬荊襄水師。
經此一戰,荊州軍亦是在數年間將再無東襲進犯的可能。
而隨著荊州刺史劉表隨后派遣蒯越遣軍援助江夏,袁耀自然也深感現下暫時是不到與荊州軍交鋒的時機,遂令諸部暫停進軍。
隨后,徐徐往廬江方面退守。
并以橫亙于長江北岸的皖口為轉運糧道的后勤重鎮,作為防范下游江夏郡與之對峙抗衡的基地所在,以護佑郡治皖城的安危。
與此同時。
也為了令駐軍柴桑,操練水師的周瑜能夠更有利的對抗黃祖,袁耀深思熟慮以后決議在皖口的上游處,柴桑正對岸的尋陽處也打造一處軍事要塞。
以此作為皖口的戰略緩沖,另一方面則與柴桑相互策應,予以從側翼對荊州形成戰略威脅。
數日后。
袁耀攜接近五萬余眾并氣勢如虹的主力大軍押解著萬余人的戰俘回歸皖城。
這一刻,皖城城內外可謂是無比轟動,大街小巷,村落村外可謂是人群蜂蛹密集,紛紛夾道歡迎著。
場面一度無比的盛大。
望著諸百姓歡迎的神情不似作偽,大都是出自真情實意,袁耀縱馬漸漸從人群中穿行,徐徐感受著諸士民的熱情恭維,一時心底亦是不由火熱無比。
這就是治下最為淳樸的百姓啊……
他不過是在收復廬江郡以后,嚴令整頓吏治,徹底解決了之前廬江太守陸康主政時而無法平息的郡內匪患盤踞等勢力。
令各郡縣間士民能夠過上安穩的日子。
諸百姓就知足了,能夠發自內心的選擇支持己方。
這一刻,袁耀若有所思,似乎已經漸漸有所領悟到“民心所向”的含義了。
待進駐城池后。
袁耀也并未令諸軍入城打攪諸士民的日常生活,而是下令于城外大肆扎下營盤以進行休整,以養精蓄銳,緩解連月來馬不停蹄地征討所帶來的疲憊感。
由于自從之前平定廬江時,廬江太守陸康不幸在與孫策的交戰中遇害,故而袁耀臨時從原本的官吏中提拔郡長史擔任郡守。
但直到目前為止看來,新任郡守的治理政績卻是并未達到袁耀內心深處所翹盼的期望。
一時間,他自然是萌生了重新委派郡守的想法。
更何況,江北二郡亦是己方目前的根基所在。
長時間令外人擔任,也不是長久之計!
此還得提拔自己麾下的人才才是正途……
心里聯想著這些,袁耀自然也是迅速的書信一封差人送往壽春,就此事與其父商討交換意見,而與此同時一起送過去的,自然也有大破荊州軍的捷報。
隨著將一應諸事進行妥善處理與安頓后,袁耀也不由感受到了越發身心間的一陣陣疲憊感。
連月以來,他無不是在軍旅中以征伐平討各地而渡過,其中內心所蘊含了多少壓力或許也只有他自己才能得知了。
以至于此時的袁耀不由喃喃自語道:
“唉,爭天下還當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