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卻是在漸漸的改變下,已經基本能夠接受臣下諫言。
但卻是性格的因素,自身缺點還是非常多。
這也令目前張竑、張昭雖為左將軍府下的屬官,二人也對其似乎依舊以“將軍”稱之,并未心懷認主的心思。
他們或許是還在繼續處于觀望中。
又或者是想等待袁耀的成長,然后父承子繼。
……
許昌城。
如今,面對著豫州戰局一日接著一日的穩定,袁耀亦才是略微舒心而起。
他隨即令諸部于許昌郊外各自操練起來。
以期繼續磨合、鍛造戰力。
隨著信使日夜兼程的趕路,也終是在三日過后便抵足了許昌,以求見袁耀。
這就是坐擁了淮河流域的天大優勢。
淮河水系密集且支流眾多,淮河已南接連施水、肥水等水系,牢牢掌控著江水流經長江匯入口的江北等各處重鎮或者據點。
例如重鎮合肥,以及其余重要地帶皖口、皖城,居巢,以及濡須塢等地。
至于淮河已北,則是北控中原水系。
似穎水、汝水,汴水等支流都與淮河緊密相連。
控制了淮河流域,自然就能自由出入橫貫中原州郡間的各條水道。
毫不夸張地說,若是如今袁氏的水軍操練成型,沿淮河撐船北進,可在中原各州郡間縱橫馳騁,可選任意一點登陸,并對此薄弱點堅決予以打擊。
若能據有淮河流域,則可利用中原水系予以行軍、輸送糧草軍械等后勤物資。
水道的速度優勢都會迅速體現出來,相比陸路會快上一倍的距離。
似從壽春進軍,沿陸路過上蔡,抵足許昌倍道兼行下需要約莫接近半月左右的功夫。
可此番信使撐船北進,卻是足足節省了數倍時間。
想象一下,若是利用水道輸送兵糧,是何等概念?
源源不斷的兵糧等后勤可以在最短時間內抵足前線。
若是北方政權據有江淮地區,則可利用中原水道輸送軍糧快速至淮南前線,如此就足以令中原諸州的底蘊支撐淮南戰事。
反過來。
若是江南勢力據有江淮,若是擁有一支戰力精昂,規模不弱的水軍,則不僅可以利用中原水系輸送兵士以及軍械糧草等后勤物資。
還可以在戰局進行到最關鍵的難解難分時。
予以派遣水軍橫貫中原各大水系,猶如神出鬼沒一般的突入至敵軍核心地帶,進行摧毀之,從而影響改變戰局。
此時,遙望著階下迅速趕來的信使,袁耀面上也不由浮現出一絲絲自信的面容以及自己當時力排眾議,亦要決議以江淮諸地起家的決策。
越聯想下去,袁耀的眼神便不由越發凸顯了光芒四射,越發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