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是南梁的最后一個當軸士族,招攬在身邊與旁的士族意義不大一樣。
但魏帝也會擔憂陸氏會不會有一天反噬。
畢竟有一個天下名門為首的臣子實在是一把雙刃劍呢。
“陸氏從未打算過謀反。”陸懷舒的臉色冷下來了,就像是一個真的為了自己的祖先而感到不平的人一樣:“臣不曾有異心,但君卻疑臣。你也說了,你的皇祖父沒有任何陸氏謀反的證據。”
找不到,就證明陸氏很是退讓、甚至連對皇族的不恭敬都很少。
不然的話,難道皇帝想要治罪一個臣子,沒有證據還不能生造嗎!
“就是真的有,不過是莫須有罷了。”
陸懷舒厭惡的看了蔡國公一眼就轉過了頭,似乎一點都不想看見他:“所以南梁亡國的如此之快。”
沒有容人之心容人之量,就連已經退讓不在輝煌如昨的士族都不肯放過,卻忘記了南梁與士族之間的關系是親密而不肯分割的。
哪怕其實陸氏已經主動讓權、自覺退避將權柄交還到了皇室手中而不是在自己沒落的時候令另外一個士族接替,皇帝還是不肯放過陸氏。
如果不是因為陸氏剩下的孩子都還太小以至于成不了氣候,皇帝斷然不會放過陸氏。
沒見蔡國公的父親在位的時候別的政績沒有就想著打壓陸氏嗎。
不然的話已經成年的她的伯父是怎么纏綿病榻以至于早逝的。
陸懷舒死的時候,那孩子可是身強體壯的看不出有一點兒虛弱來。
她厭惡并且不愿意面對蔡國公的樣子落在魏帝眼底,叫魏帝生出幾分沉吟來。
士族重要嗎?
當然是重要的。
士族手中握著大片大片的土地、糧草、人力,甚至還有珍貴的書籍。
就連兵器,可能士族都能自己鍛造。
陸氏當年就是這么干的。
他們有自己的部曲,是一方又一方的小勢力。一個可能不是很重要,但是當很多互相聯姻的士族共同進退的時候,已經足以動搖大魏的根基了。
魏帝面對士族其實也有些頭疼。
只是現在魏帝和士族之間的矛盾還沒有那么大。但是南梁的前車之鑒尚在眼前,魏帝可不想叫士族分去自己一半的權力。
而面前這個陸氏的小娘子已經隱晦的表達出了自己的意思:陸氏在曾經那樣的境況之下都沒有選擇謀反,這證明了陸氏大抵是不會謀反的。
主動上交權柄而不是由另一個士族接手來和皇族分庭抗禮,也成了魏帝面前的一個籌碼。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陸氏其實是一個很有價值的臣子不是嗎。
更何況陸娘子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完全可以用來給他沖鋒陷陣。
相當于他用一個人的俸祿獲得了雙人份的人才。
魏帝就覺得,拉攏陸氏這件事,他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