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平日里也逛窯子,便是那野庵子他們也不是沒偷偷去過,只是這些女人到底是他們救出來的,他們心里便多了幾分不忍。
顧瑾忽然想到了單衡國,單衡國可不在意貞潔不貞潔,只要是人,單衡國國王都歡迎。
單衡國王并沒走,這些日子都在忙著準備琪雅公主的婚禮呢,顧瑾把這想法和他一說,單衡國王立馬就應承了。
單衡國王還怕顧瑾說不明白,于是親自出馬去給這些姑娘做思想工作。
單衡國王口沫橫飛的說著他們國家的好處,而且保證,只要這些姑娘去了他們國家,全都給立女戶,全國的小伙子隨便挑著睡,生了孩子國家給養,就算是看上他這個國王,他也會義無反顧獻身的。
兩三百個女人啊!只要去了他們國家,用不了多少年他們國家的人口就要破了。
雖然養孩子要糧食,但他剛在聶良國訛了一筆錢,女兒還成了聶良的王后,以后他還能缺糧食了?
他們單衡就要崛起了!這可是歷史性的時刻,單衡國王亢奮的好像打了雞血。
姑娘們被單衡的移民政策打動了,雖然背井離鄉讓人心中害怕,但回了天朝也沒有什么好日子,到不如就此去單衡討生活。
有將近兩百個女子愿意去單衡,那些救回來的孩子單衡國王也全部接收了。
單衡國王看著不愿去的那一百多個女子心中還是有些不足,這些女人孩子在別人眼中是麻煩,但在他看來可全是寶啊!
剩下的女子中有三十多個是要回鄉的,四十多個愿意嫁給軍戶,還有五十來個女人即不愿嫁人也不想去單衡。
她們經歷了太多事,對于男人她們只剩下恐懼。
“罷了,都帶回去吧,大不了我養著就是了!”顧瑾想了想,終于說道。
馮魁看了顧瑾一眼,顧瑾會如此決定讓他頗感意外。
馮海沒少和他說起顧瑾的摳門事跡,一個冬天只舍得穿狗皮襖子的人,用鐵公雞來形容也不為過。
這些女人都沒有賣身契,即便愿意簽賣身契,顧瑾的家里用不了這么多下人,因此只能是養著了。雖然養五十來個女人也用不了太多錢,但對于一個鐵公雞來說,這也實在難得善舉了。
聽說顧瑾愿意負責她們的生活,那些女人無不是感激涕零,她們也不怕顧瑾會有什么歪心思,顧瑾可是費勁把她們救出來的恩人,而且又是個當官的,想要什么女人沒有,何必費盡心思打她們這群殘花敗柳的主意。
不管是要回鄉的,還是要去軍中嫁人的,這些女人可都是要拉回去的。
她們又不能騎馬,即便會騎,顧瑾也沒地方給她們搞這么多馬去,步行回去也不現實,因此顧瑾這才會開口對玉集子借馬車。
玉集子大方的給顧瑾撥了十幾輛馬車,顧瑾帶著人,浩浩蕩蕩的回了永州城,而此時永州城的知府已經換人了,范吉仁協同家眷都被皇帝宣旨招回了京城,和范吉仁一同回京的還有徐卿。
顧瑾在永州稍作停留,把要回鄉的女子都交給了新知府,囑咐他安排人送女子回鄉,對于這些女子經歷的事也不要提,只說這些女子是被人拐走賣給人家做丫鬟了即可。
這話也不知能不能取信于人,但顧瑾能做的也只有這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