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瑾點了點頭,顧瑾見過蘇方,和蘇方相比,蘇圓看起來聰明許多,同樣也靠譜許多。
面對這樣的蘇圓,顧瑾對之后的計劃更加有信心了。
顧瑾和蘇圓的合作并不僅限于怎么搞掉蘇半城這件事,其實除掉蘇半城并不難,難就難在之后如何掌控蘇家。
蘇家在登州勢力很大,并且還擁有了登州將近一半的土地,想讓老百姓過的好起來,蘇家就需要把手里的土地給吐出來。
可是要怎么才能讓蘇家把土地吐出來呢?
隨便安個罪名抄家,這也許是最簡單的方法,但同時這也是最沒腦子的一種辦法。
蘇家在登州盤根錯節,旁系支系很多,而且和當地鄉紳皆有聯姻。顧瑾和蘇半城相斗,那些鄉紳樂得看熱鬧,但若是顧瑾下死手整治蘇家,甚至抄了蘇家的家,那么這些鄉紳們就不會只是坐視了,他們甚至可能會聯合起來,一起對自己發難。
這是她有所顧忌的其中一點,但并不是最重要的一點,顧瑾最擔心的還是朝中大臣對于這件事的反彈。
之前顧瑾和蘇半城之間的矛盾其實可以理解為私怨,即便顧瑾不顧體面的訛了蘇半城銀子,但那也只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朝中大臣雖然彈劾顧瑾,但發現皇上對顧瑾格外偏愛后那些大臣也就順勢退卻了,并不會為了這么點小事觸怒龍顏,影響自家前程的。
但顧瑾若是為了把蘇家“私有化”的土地變成“公有化”,從而找茬抄了蘇家的家,那么這件事的性質就不一樣了。
顧瑾的敵人便不再是蘇半城,而是天下所有擁有大量土地的士紳階級了。朝中的那些官員便是士紳階級的代表,這些人絕對不會允許顧瑾開了這個先例,那時候他們就是拼了性命不顧,也會拉著顧瑾一起死的。
即便是皇帝,也不敢對上整個士紳階級,那時候皇帝若是力保自己,這些士紳階級甚至敢直接造反擁立肅親王為帝,也要把皇帝和顧瑾一起拉下馬。
因此想要解決蘇半城這個麻煩,顧瑾只能徐徐圖之,她打算先把蘇半城這塊絆腳石搬開,由蘇圓繼承蘇家,再讓蘇圓慢慢的把土地吐出來。
蘇圓根基不穩,即便那時候他心生貪念不愿意吐出土地,但為了在蘇家站穩腳跟,蘇圓也必須依附于自己。更何況顧瑾也不是要趕盡殺絕,還是會給蘇圓留上一大塊肉的,蘇圓沒有道理不配合自己。
但這蘇圓貌似有些心急了,蘇半城這塊絆腳石是必須死的,蘇圓相當于要親手弒父。
這可是弒父啊!難道就不需要點時間內心掙扎一下,彷徨一下,斗爭一下嗎?
這么幾天就考慮好了?
很快顧瑾就知道蘇圓為什么這么快就考慮好了,因為蘇圓的生母病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