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這些洋人的記者,乘坐飛機到達了重慶之后,他們也是乘坐著火車到達了長沙來進行采訪的。
當然也是有的洋人記者比較身份特別,所以可以乘坐運輸機到達長沙城外的臨時的小型飛機場,進行降落來進行采訪的,但是這只是極個別的例子,
其它的還是只能夠到達了重慶之后,在軍方的保護和安排下,到達長沙的。
而現在正在朝著劉飛洋所部堅守的存在走去進行采訪的新聞隊伍,則是有來自米國紐約的比爾,奧黛麗,倫敦的凱拉,艾米莉亞,華盛頓的艾瑪,謝麗爾,澳大利亞的科爾,彼得,以及華人萬小霞,馬小云,肖雪,黎光、郭有城、張學明等一行人,數家新聞社的人員組成一個隊伍來前線進行采訪的。
.......
.......
就當這些洋人記者,和國內的記者在說說笑笑的情況下,他們也是不知不覺的來到了劉飛洋所部的前線陣地。
對于他們來說,在他們的認知之中,國軍部隊都是武器裝備低劣的部隊的,
所以他們也是對于這樣的部隊沒有多少信心,能夠戰勝這一次來勢洶洶的日軍大軍的,特別是當他們知道在第二長沙會戰的時候,
國軍部隊可是慘敗過在日軍的部隊面前的,并且也是傷亡了不少的官兵的事情之后,他們也是更加不是很看好國軍部隊的戰斗力的,
但是因為現在是非常時期,各個洋人的國度的殖民地都遭受到了日軍的侵略和殘暴的對待,所以現在很多洋人記者都是希望能夠找到好的抗日新聞來鼓舞士氣,
即使是對于這些戰勝日軍機會不大的國軍部隊,他們也是會來采訪的,
雖然國軍部隊在日軍部隊的進攻面前輸的比贏的多,但是偶爾還是有爆冷門的戰績出現的,。所以為了能夠博取一個爆冷門的戰果出來,所以這些洋人記者也是聯合了他們所認識的國內的記者一起來組隊采訪了。
只不過這些洋人認識的國內記者,不是海外的華人記者,就是在重慶那一邊逗留了一段時間的記者了,所以對于長沙來說,還是很陌生的。
.......
.......
“你們是什么人,來我們這里干嘛?”
當這些新聞記者一到達了劉飛洋所部的陣地之后,他們所獲得的第一句話就是這么一句了。
這是那些全副武裝的官兵的領隊連長謝小健對他們發出的詢問,
而且在他身邊還是有不少的戰士,全部拿著清一色的Stg44突擊步槍,在鎖定瞄準著他們的。
只要他們有什么異常的行為,他們就會隨時隨地進行作戰射擊的。
“我們是新聞記者,是來這里采訪你們抗日殺敵,保家衛國的!我們是獲得了你們最高領袖的同意,以及你們這里的戰區司令官的同意,包括你們第10軍的最高指揮官的同意的!”
看著這些對自己這一邊不是很友好的劉飛洋所部的官兵們的表現,以及連長謝小健的詢問,這些新聞記者立即就把他們其中一個比較會交談的馬小云,給推了出來進行回應道。
馬小云不是男的,是女孩子,一個剛剛滿20歲的年輕女孩子。
“可是我們這里不喜歡有外來人進入采訪什么的,你們還是到其他的陣地去吧!我們正在部署一些秘密的作戰部署,所以不方便你們進行采訪的!”
“在我們前面那里還有其他的國軍部隊的,而且比我們的名氣要大,作戰能力要強悍,官職也是比我們要大,所以你們還是去采訪他們吧!”
“而且他們才是最前線的作戰部隊,因為他們隨時隨地都要面對日軍的第一輪進攻的,然后才會是我們來支援作戰的!”
“我們是在他們后面進行防御的部隊的,沒有他們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作戰故事,可以給予你們進行采訪的!”
可是對于馬小云的回應,謝小健卻是沉思了一下之后,拒絕采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