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書!陳柯一骨碌從床上爬了起來,想著九難師父雖然不是大戶人家,但畢竟不同于小老百姓,多少應該有點書看吧。哪怕只有片紙,有幾個字,總歸也能消遣一下。
打著了燈,陳柯端著燭臺滿屋子里晃悠。果然,在九難師父的佛堂里,有這么一個小書柜。
陳柯一下來了興趣,上前用燈照了一下。這一照,倒是頗讓他有些意外。
“天工開物?”
九難的書藏大多是些佛經,既沒武功秘籍,也沒有筆記。不過陳柯很意外的,發現了一本前明的奇書。
天工開物!
意外歸意外,他對九難師父收藏奇書并沒有大驚小怪。
九難可是要返清復明的人。不收藏一兩本奇書,怎么對得起反賊的身份?
陳柯也不客氣。雖然這本書他以前聽說過,但沒有機會好好看一看。回到房間后,陳柯把燭臺放在了床頭柜上,還有那一小碟腐乳,加上半碗米湯。
咬了一小口腐乳,又呷了一小口米湯。陳柯咂了咂嘴,這才覺得日子正常了一點。
“這才叫生活啊!”
舒服的靠在枕頭上,陳柯翻開了書頁。不過這一看,他就很不習慣。
不光是因為燈光太暗。
古代的書是繁體刻印,又是豎版,加之沒有標點,還是文言文,讀起來當真是事倍功半。
陳柯讀上一行,首先得自己斷句。斷了句之后還得領會一下之乎者也的意思,最后得出結論:哦,原來是這么個意思。
每一節的篇頭,都寫道:宋子曰。用大白話講,意思就是:宋應星同志開始發言了啊?大家安靜,注意聽講。
陳柯發覺,這很像九難那些佛經寫的“如是我聞”。古人著書,都愛來這么一手。
“……鳥銃。先以鐵梃一條大如筋箸為冷骨,裹紅鐵錘成。先為三接,接口熾紅,竭力撞合……”
因為沒有標點,一句話往往要反復讀幾遍,分句,然后再得出它在表達的意思。這就是所謂的“揣摩”。
不過陳柯覺得這種“揣摩”當真是有些扯淡。
人生苦短,有什么話直接說清楚,有空還能夠揣摩更多事情。其實這段話,就是介紹怎樣制作火槍。
陳柯雖然不博學,好歹上過幾年大專。古書讀起來費勁,但能看懂,也驚訝于古人的智慧。
“……以四棱鋼錐如箸大者,透轉其中,使極光凈,則發藥無阻滯。其本近身處,管亦大于末,所以容受火藥。……”
這是在介紹拉膛線,明朝就有來復槍了。
“……每銃約載配硝一錢二分,鉛鐵彈子二錢。發藥不用信引,孔口通內處露硝分厘,捶熟苧麻點火。……”
不用信引,內處引火,這是燧發的原理。
可惜,古人對火藥的研究,依然局限于陰陽五行這樣的迷信思維,還沒有真正捅破那層窗戶紙。
陳柯如今真正了原版天工開物,一時感慨良多,更多的還是痛惜。
居然介紹火槍?
大清不禁,天理難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