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工具,大件各打造了兩套,小件各打造了四套。連人工,成本費一起,共計白銀八十兩!這也是老板如此客氣的原因,陳柯這筆生意可是大買賣。
“客官,以后有生意,還來照顧才是。”陳柯結了帳之后,掌柜的一直送到了門外。陳柯自然對這家鐵匠鋪的手藝相當滿意,一口答應了下來。
“可惜,他們的規模太小,離京師也近,又是滿人。不然找這家老板發展,也是不錯的。”陳柯重新騎上馬,感受著包里多的沉甸甸的東西,沒有想到工具的打造能如此順利。
他原本還以為,總歸要打廢幾次,然后自己從旁指點,花些冤枉錢。沒有想到,工具能夠一次造好,因此陳柯對這家老板的印象好到了極點!
造機械,需要的就是匠人精神。比如這兩套圓規的零件,可以互相借用,這就是標準公差。這在十七世紀是非常難得的,中國的匠人未必就及不上歐洲的工程師。
不過工具打造好了,現在卻沒有時間馬上派上用場。陳柯如果要制圖,需要相當的時間準備,而且還需要一個安定,安穩的工作環境,現在的情況明顯不實際。
不多時,陳柯邊走邊思索著今后的事情,不覺間已經策馬回到了李叔的米線攤。
正在做生意的李叔,同樣一眼就看見了陳柯,高興得什么似的:“阿珂,你回來了!吃碗米線?”
陳柯見他三句話不離本行,也禮貌的跳下馬來,說道:“李叔好,我這次回家就是專程來吃您米線的。不過我更想享受一下您送的外賣,能不能過會兒送我家里去?”
李叔自然一口應承:“好嘞!”
陳柯拿了一個銀錁子塞到李叔的手上。見他要推辭,連忙又說道:“別說不到日子呢,我還要出去一趟,這次回來不容易。大家都是街坊,您就別客氣了。”
李叔聽了,也點了點頭。
陳柯又牽著馬行了一小段路,終于回到了家門前。
三進三軒的小屋,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什么變化。
外面是一圈碎磚圍墻,門口種著兩棵柳樹,柳樹的枝條此時已經重新抽出了綠葉。陳柯打開門,牽著馬走進了院子里,仿佛撲面就聞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師姐啊,就算你嫁了人,有機會也常來看看嘛。”陳柯環顧了一下小院子,將馬栓好。之后打開了堂屋的門,走進了客廳。雖然現在天還是大亮,但是他卻點燃了一根蠟燭。
兩個多月沒有打掃,桌椅上,家具上都蒙著薄薄的一層灰。九難的小佛堂內,被砸爛了的香案,還有被撞壞了的窗戶依然如故。陳柯房間的床頭上,還放著那本天工開物。
看著墻角的那口木澡盆,陳柯深深的喘了口氣,在床頭坐了下來。
這個位置,是陳柯第一眼看見阿琪,看見這個世界的位置。
陳柯就這么坐著不動,直到日頭已經偏西,李叔叫門的聲音才將他喚醒。李叔依然像以前那樣,笑吟吟的送來了米線,讓陳柯的心情也隨之好了許多。
熟悉的感覺,讓這里多少有些家的氣氛。陳柯聞到了米線的香味,肚子當真是餓了,便大口吃了起來。吃完了米線之后,微微活動了兩步,來到了后院。
后院的地上已經長出了雜草。陳柯順著記憶,用戒刀在地上挖開了一個洞。
“銀子居然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