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河鄉和以前一樣,并沒有什么大的變化。
但是陳柯這次回到老家,心態比上一次平和了許多。他沒有從松二那里取回自己的制圖工具,也沒有再像以前那樣心心念念的急于創業,反而把草稿也都存在了他那里。
請楊溢之和風際中在老家住了一天,次日一早,陳柯就和他們一同出馬西去,直往關中。
因為經過這一年的奔波,讓陳柯認清了現實,他需要改變自己,改變自己的氣質和性格。
沿途之上,陳柯也向楊溢之,風際中請教武功修行上的事情。結合九難和胡逸之的教導,以及和眾多高手切磋的經歷,對上乘武學有了更為明晰的理解。
特別是“英雄三招”,雖然簡單,但其中卻給人一種深不可測的智慧,靈感。
楊溢之和風際中原本心緒不佳,但一路上游山玩水,較量技藝,卻是把朝庭,江湖上的那些恩怨暫且丟在了一邊。行不多日,心境也都舒緩了許多。
“剛不可久,柔不可守。胡前輩說的修行,不光是身體上的修煉,更關乎到一個人的性格,氣質!看來這句話并不是假的。修行修行,修是功課,行是生活,只有功課沒有生活,至多是一代宗匠,而不是宗師。”
陳柯把胡逸之的話,也告訴了楊溢之和風際中,二人也驚駭于陳柯居然認識這樣一位人物。從這句話中,他們就能夠體會到,這位世外高人的修為遠在他們之上。
“大千世界,臥虎藏龍。我們這些活躍在江湖上的,都只是普通人物而已。真正修行的人,他們修煉的功課已經融入到普通的生活,非我們所能及!”
直到十月中旬,陳柯他們路過潼關,來到了關中同州。
同州,清代為直隸州,相當于省轄市,品級為府,與河湳府是一個行政級別的大城。
同州知州是正六品銜,州府還有下設附郭,即縣城。所謂“二華關渭水,三城朝郃陽”,二華指的是華陰、華縣,再加上大荔縣,共轄三座縣城。
可以說,這是關中數一數二的大城,極盡繁華。
而陳柯到這里,自然不是單純來玩的。只在城中稍適修整,用過午飯,便出外觀賞郊外景色,品味天地氣脈。
胡逸之說,關中乃中華發源之地。同州又是關中屏障,此地有南北兩條大河蜿蜒奔流,最后匯入滾滾黃河,正是洛河與渭水。
“洛河渭水,一南一北,一清一濁,一明一暗,一剛一柔,乃是天生兩儀之象。此地乃是龍脈,天地自然生成,當真是風水極佳,修行之圣地。”
午后,陳柯站在黃河渡口,觀賞著一清一濁兩道大河匯入黃河,結合著自己長久以來揣摩的武功境界,突然有了一絲明悟。
“上乘武功,講求內力成勢,剛柔相濟。想要達成這一重境界,就需要修煉上乘心法,凝煉內力成形。但是天下武學之眾,不勝枚舉,又有哪一門是為自己量身定做的呢?”
“圣人云,大道至簡。其實武功要步入上乘,就是領悟剛柔相濟的意境,從性格,氣質上引導修為。那些武功秘笈,招式心法,都是旁枝末節罷了。”
不到華夏龍脈,親眼看見這樣壯麗的場景,是不可能有明悟的。陳柯這個時候,終于撥開了上乘武功的那層神秘面紗,可謂是一朝頓悟,登堂入室!
當然,思想上明悟了,不代表武功就練成了。找到了道路,還要有恒心和毅力,堅持走下去才行。
楊溢之,風際中也和陳柯一同觀賞著這條龍脈,似乎這一年郁積的煩惱都消散了許多。
三人就這么欣賞著洛河渭水,直到天色漸晚。陳柯才和他們回到了同州城內。三人在城中,尋到了一處極佳的客棧,名為“仙福居”。
陳柯笑道:“這個客棧名字不錯,仙福永享,壽與天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