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歸吐槽,還是很快的坐到了位置上。
姜然也沒有再關注了,距離蘇澤去上課還是有一段時間的,先留在這兒練習吧,都是這么走過來的,姜然能把錯誤的地方都挑選出來,怎么改也能夠告訴他,之后的事,就要他自己去做了。
他應該慶幸,出道就遇到了一個能按照最高標準要求他的老師,這樣一來,起步就已經高出旁人太多。
再加上父母的關系,在音樂上,找到一些更好的起點不難。
坐到自己位子上,姜然繼續的刷著音樂聽。
舒緩的音樂能夠讓人心曠神怡,尤其是一些大師級別的音樂家,演奏家,每個人在姜然看來,都是一座巨大的寶藏。
因為每一位,都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比如眼前的這一位,叫做戴宜杉的大師,顛覆了傳統的輕音樂模式,用樂器模擬自然的聲音,泉水,鳥鳴,漁人。
或者是用古箏,或是古琴,乃至于琵琶等,用最傳統的古代民族樂器演奏出來的聲音,足夠讓人沉浸進去。
姜然很喜歡這種簡單的純音樂,再加上大師級的演奏實力,絕對是一種享受。
當然,也不止這些,大漠孤煙,長河落日,依舊能夠在音樂中體現出來。
雖然前世也有一些利用國風文化四處走綜藝沽名釣譽的所謂國樂大師,但是真本事應該還是有一點的,畢竟盛名之下無虛士。
只是這種炫技,和真正潛心鉆研藝術的差遠了。
......
瀾州市。
一間狹小的工作室內,幾個年輕人正在寫著稿子。
稿子寫完之后,張銳遞交上去,一名年輕人看了看,不是很滿意。
“近期的歌曲質量不太夠啊,還是上個月厲害,周天王發歌,空前盛況,在音樂上,已經是登峰造極,也讓我們有東西可寫,現在別說沒有天王級別的發歌,就連一線歌手也沒見一個。”年輕人輕輕的搖了搖頭。
聽朋友這么說,張銳也是放下了鍵盤。
張銳是個專業的樂評人。
和朋友開了一家工作室,負責給音樂雜志修訂稿子,或者投稿原創稿件,以此獲得稿酬來供應工作室的發展。
但是很顯然,工作室早就已經是入不敷出了。
上個月周天王發歌,還能蹭個熱度,回回血,現在沒有一線大佬下場,難道還能樂評老歌么,那是行業的忌諱之一,再者,評老歌也賺不來幾個錢。
《牧馬人》已經登頂半個多月了,但是他沒有評價,他覺得這首歌不錯,無論是編曲填詞都是上乘,只是,演唱方面著實是跟他的審美不挨著,電子修音太嚴重了。
修音修到了幾乎是讓電子音重唱一遍了,這也配叫歌手?
一搜胡詢的大名,張銳秒懂了,可能這就是靠臉吃飯吧。
雖然逐美之風,自古有之,但是,現在的審美,明顯已經是病態了。
如果說,以前群眾大多數的審美,是獅子王,現在的審美標準,就是小貓咪。
從一開始就是大封推的歌曲,足以見到公司對他的期待了。
這樣的人,絕對是從出道開始,就占據著最頂尖的資源,踏著萬萬音樂人的夢想走上去。
然后輝煌一時。
再然后,無人問津。
似乎從小鮮肉這三個字出來開始,就已經是這樣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