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科特-柯林斯現在也很是無奈,當初是他帶領美國的初中籃球高手去中國打了一場友誼賽,看中了張昊,結果沒想到是膚色和國籍限制了張昊的成長。
就在斯科特-柯林斯為張昊感到惋惜的時候,來了個電話,他停下對高一菜鳥的指導,去接電話去了。
另一邊,正在訓練的張昊感覺很不可思議!
他每一次投籃過后,仿佛就有人在提示他,動作的哪個部分還不夠標準、哪個肌肉群發力不夠充分或者無法隨意的發力做出最好的投籃……他很輕易的就知道了自己想要強化中投需要做些什么!
哪個發力動作要加強、因為哪個部位的力量缺失無法把投籃提升到更好……他仿佛都知道了!
練了3組合計150個中投后,張昊直接來到球館內的健身房,開始練背闊肌和腰腹,之前的投籃權當熱身了。
整個過程,張昊都在努力的壓抑自己的興奮,讓自己可以冷靜的訓練,不然容易受傷,尤其是練器械的時候更得冷靜,這時候可不能傷。
教練的指導很好,但教練畢竟不是本人,不然但凡一個投籃不好的人找教練教就行了,投籃這種事,不是單純的靠教就行的。
斯科特-柯林斯對張昊的投籃指導很用心,也認為張昊中投已經很出色,但還是覺得張昊要去大學打磨三四年的基本功,其根本原因,就是張昊需要更多訓練、打更多的比賽,才能自己知道自己投籃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或是肌肉群、或是發力細節。
張昊覺得,自己原本或許至少也得花兩三年時間,才能一步步的把自己的投籃練到職業級別,因為他之前也有通過改變發力細節、加強力量訓練等等方式提高過自己的投籃,他在NBA也有良好水平的中投水準,不是一開始就有的,而是逐步加強的,而發覺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往往要不少時間,其他時間都只能練,不斷的練。
可今天,就練了那么一會兒,張昊就知道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了!顯然,這是那張成長卡的作用!
之前張昊只是嘗試一下,看看成長卡到底是什么方式來發揮效果,現在知道了,就是通過該項技術的訓練,讓他了解到自己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然后自主進行針對性強化訓練。
通過這張成長卡,張昊清楚的感受到了什么叫“中投訓練領悟能力加強”!
還有一個效果是“中投訓練肌肉記憶強化”,這個張昊還沒有直觀的感受,畢竟才投150次,但這個不急!現在時間還早,距離大一開學還有差不多半年時間,完全可以慢慢來,大不了到時候一個一個大學去敲門,求試訓。
退一步來講,中投厲害了,打次一級聯賽、打街頭比賽,也有很大幫助。
所以,練就完事兒!
另一邊,打完電話的主教練斯科特-柯林斯見張昊在境遇如此水深火熱的情況下,還能沉著冷靜的好好訓練,練力量的時候沒有發泄式的訓練,很清楚自己是在練哪個部位的肌肉,顯然是針對性的訓練……斯科特-柯林斯感覺更惋惜了。
想當年,斯科特-柯林斯和他哥道格-柯林斯在高中都是響當當的籃球高手,一起進了NCAA,結果,哥哥進了NBA成了全明星、后來還在NBA當主教練執教過那位鼎鼎大名的邁克爾-喬丹,他卻在NCAA表現一般,大學畢業留校當籃球隊助教……主要是天賦不夠,運動能力不強、投籃也不好,要啥啥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