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因為他遠比自己以及教練組、隊友預計的要更優秀,要求變高了,所以才會有這樣的煩惱。
他們都沒有發現自己意識方面的變化,但不管是張昊還是布奇-貝爾德還是沃恩-弗萊明,他們都知道現在要做的是沉下心來,不能著急。
張昊耐心的投入到跑位學習中,這個下午,他主要學的是如何根據持球移動的訓練師的移動進行移動,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差別還是很大的,雖然難免會在多個選擇中出現猶豫,但開始訓練,總是好的。
到了第二天,又有4名隊友歸隊了,球隊的首發中鋒PJ-布朗,一個211公分的竹竿型內線搖擺人,協防極好,上賽季二年級就差點入選二防。
阿爾蒙-吉列姆,87年榜眼秀,31歲,理論上來說球隊得分能力最強的球員,可以從3號位打到5號位,身體無比強壯109公斤的體重比球隊大部分內線都要重。
茵卡-戴爾,94年的14順位中鋒,213公分身高、120公斤體重、前全美第一陣容大學生,完美的傳統中鋒胚子,進入NBA技術就非常成熟,但卻是個玻璃人,大學就傷病不斷,所以順位掉出了樂透區,是籃網隊沒刮出獎的一張彩票。
克里斯-柴爾斯,88年的落選秀,去海外混跡了多年,去年回到NBA找工作,籃網隊將其簽下,沒想到淘到寶了,上賽季場均19分鐘出場時間送出4.1次助攻,非常出色的陣地戰組織型控衛,還有一手相當不錯的遠投。
當初在了解籃網隊的時候,佩林卡向張昊分析籃網隊近幾年的選秀情況,就發現了籃網隊非常喜歡賭理論上最有天賦的那個。
比如PJ-布朗,就是籃網隊93年刮中了的彩票,還是第二輪刮中的,當時無比瘦弱的PJ-布朗的選秀預測是落選。
每一位前輩歸隊,張昊都主動去認識一下,沒有像當初那樣主動交好,但不能沒禮貌,都會主動去認識。
在這期間,張昊發現了一些東西,球隊里的人對他的態度明顯分為三類。
有對他格外熱情的,像核心控衛肯尼-安德森和替補控衛克里斯-柴爾斯以及沃恩-弗萊明。
前兩位,是持球控衛,持球球員最喜歡無球投手,哪怕是20年后也一樣。
沃恩-弗萊明到了快退役的階段了,接下來的目標是成為一名助教,幫助他訓練,是沃恩-弗萊明的一個很好的學習怎么當助教的機會。
也有對他的態度很正常,大都是年輕隊友和非同位置的球員,年輕球員沒有那么多心眼兒,不是同一個位置也沒有競爭,而且因為他是無球投手,要是打出來了拉開空間的能力會給他們其他位置的球員帶來幫助.
而同位置的打了一些年頭的隊友,對他的態度就不怎么好了。
本來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角色球員,結果來了個天才,而且還是高中生!被一個高中生搶走出場時間……
對于這樣的情況,張昊無可奈何,但他知道,只有他打得好,打出出色的表現,一切才能順利。
這時候他要做的就是當好狗腿……不對,抱好大腿!生活所迫嘛……
每天下午訓練結束,就和肯尼-安德森一起走,拎包拎得那叫一個順手。
張昊沒心思去應付那些芝麻綠豆的事兒,麻煩能少一點就少一點。
天曉得球隊這些人有哪些能留隊、有哪些能成為主力。
既然如此,那些爭端,全無必要……
肯尼-安德森在水深火熱的籃網隊也混了好幾年了,就算當年進季后賽的時候,也是水深火熱,準確的說,德里克-科爾曼這位頂級大前鋒走到哪哪里就水深火熱。
肯尼-安德森了解了張昊的小心思,但沒有點破,他本來就打算罩著張昊這個有可能打出來的天才投手,還有,他的眼力見兒可比多數球員強多了,他看到了球隊對張昊的重視,對于張昊這張待刮且大概率中獎的彩票,教練組的重視程度比對那些已經定型了的角色球員高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