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束了采訪回到公寓,張昊早早的睡了。
第二天凌晨,這次張昊沒有去復盤比賽,這場比賽參考意義不大,阿爾蒙-吉列姆打得太好了,34分,能夠排到阿爾蒙-吉列姆個人生涯單場得分第四,上一次拿這么多分,還是這位老將28歲巔峰期的時候。
飆高分不是阿爾蒙-吉列姆的常態,每場比賽穩定的拿15到20分才是常態。
今晚張昊有其他想要練的東西。
花了1天命,張昊開啟了傳球模擬訓練。
設定的訓練對象就是今晚的比賽對手步行者隊。
模擬訓練的內容,是底線的罰球線距離的背打分球,和高位接應中投時的分球處理。
之前學傳球的時候,主要是理論方面的學習和傳球準度,前者他還在竭力的汲取球隊組織進攻厲害的球員的知識,后者,則需要時間練,不單純是訓練,比賽中的實戰經驗也很重要,有對手的環境和訓練,是兩碼事。
不過現在張昊有了明確的開發方向——背身威脅傳球、高位二傳策應。
后者是原本就在學習的重點,前者,是張昊新發現的策應方式。
用步行者隊當訓練對象練了一會兒,張昊又切換成熱火隊,在這兩支未來的東部鐵血軍團的防守端鍛煉策應能力……有夠酸爽,打比賽的時候對手還會有各種客觀因素影響他們的防守,但模擬訓練,對方就一板一眼的按照戰術配合防守。
不過張昊想到當初用公牛隊當模擬訓練對象……好像又不是什么大事兒了。
練了兩個小時的模擬傳球,張昊停止了這方面的訓練。
有一件事情,他很不想面對,就是昨晚打步行者隊的比賽中的那次三分命中。
他碰巧進了一個三分,沒人覺得奇怪,瞎貓還能碰上死耗子,何況他長兩分本就出色,在情急之下投進一個三分實屬正常,也沒人在乎投籃姿勢。
可那個投籃姿勢,如果要變成常用投籃姿勢……
張昊想想就絕望。
但他想起了常規賽開始前那一周備戰時間和克里斯-歐文商量擴寬投籃區域的時候,克里斯-歐文說的那番話——“艾克斯,你的投籃方式主要是跑動中接球投籃,而且你很習慣這樣的投籃方式,但三分不同,三分也有跑位接球,但接到球之后是定點面向籃筐投籃,沒有那么多的移動空間,你三分訓練進度很慢,不是因為你剛開始練,你的投籃基本功很好,剛開始練的時候,如果投籃方式適合,前期進步應該比較快,我們應該想想要怎么調整你的投籃動作……”
在那之后,到現在,他和克里斯-歐文已經對三分線外的投籃姿勢做過多次調整,但效果不是很明顯,因為他們主要是在他的投籃動作的基礎上進行小的調整。
換投籃動作,這個在投籃教練看來肯定不是好的選擇,張昊也一直這么認為。
那么就變成了另外一個可能性……不適合投三分?
張昊還真這么想過,不是每個球員都適合投三分,將來有一個叫德羅贊的球員,中投精準,三分菜出天際。
當然更大概率還是不適應三分線外的定點投籃,都說中投更難練,張昊也這么認為,中距離投籃的距離不確定性、角度不確定性……都比三分更難,三分有三分線做參照物、每個區域有固定的角度,而且有三分投籃的球員可以站在自己投籃最準的點等著,就可以拉開空間,不需要中投那么麻煩。
但從一開始就習慣投中投,再練三分,也不容易。
主要還是他太急了,這是之前用“中投成長卡”帶來的“后遺癥”,克里斯-歐文覺得花一兩年時間來讓張昊慢慢入門三分就已經很快了,但張昊覺得太慢。
現在有了一個改變投籃姿勢的機會……
“還是試試投籃包吧!”
字幕彈了出來——“邁克爾-亞當斯三分投籃包(未佩戴):NBA1990-1991賽季場均投進2.5個三分球,排名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