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事,還真不是說體型相似、運動能力相似,就一定能模仿。
現在,他有了自己的進步方向。
現階段而言,這個防守方式,防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合理的體能分配。
就算有“小飛俠的體力池”,他今晚第三節后半段和第四節中段,都出現了體力不足的情況。
所以才在第四節中段被爵士隊快速縮小分差,本來第四節開局階段他們最多領先12分,但被雙煞攜手打了一波11比3,好在是他的背打中投、奧尼爾的背打轉身勾手進了,后面他和奧尼爾還聯手絞殺了馬龍想要再次起勢的單打,加上肯尼-安德森的三分,一舉鎖定了勝局。
防守端加大體力的投入,肯定需要打法方面進行調整。
這個,巧了,張昊最近一段時間,一直都在為這件事做準備——進攻端打法的調整。
三分線頂弧距離的延長,他原本的進攻遭遇了不小的打擊,但他一直覺得這同樣是個機會。
他的打法一直都是中鋒+得分后衛的打法,這個中鋒和得分后衛,是傳統意義上的中鋒和得分后衛,中鋒就是單打主力得分點+策應點,得分后衛就是跑位接球投手。
這樣的打法,對于隊友的需求比較高,好在是湖人隊一直有很好的陣容配置。
但以后呢?
總得做準備才行。
像喬丹、科比那樣打球……他有自知之明,知道不行。
但打小前鋒,他覺得應該可以。
今晚,他和賈森-威廉姆斯、本-華萊士一起上場的時候,就嘗試了小前鋒打法。
他的技術基本功還可以了,不全面,但不管作為大前鋒還是小前鋒,都有技術強項,三分線內空間變大,提供了環境基礎。
雖說是打了爵士隊一個措手不及,爵士隊那邊沒料到他會這樣打,所以他打出來的效果才能那么好。
但是,這證明了他可以這樣打!
之前和老鷹隊的比賽后,張昊就發現了他或許可以像這樣打球,這是他在頂弧區域三分線距離延長、三分線內空間變大后可以抓住的機會,他個人技術方面已經有這樣調整打法的條件。
只不過,他想的是慢慢來,打黃蜂隊、76人隊的時候,球隊調整方面的準備還不夠,到后面4個相對弱一些的對手的時候,又沒必要。
這次打爵士隊,首節占些許上風但卻沒有決定性優勢的情況下,他心一橫……
結果打出了他想要的那種奔放的進攻!
開局投進三分,高位的長兩分,首節進了倆、第二節進了一個,有本-華萊士和賈森-威廉姆斯的沖搶威脅……多種多樣的條件,他在第二節打出了單節15分2蓋帽1搶斷的表現!
不跨出去那一步,真不知道結果如何。
當三分線延長,他把這當成機會后,果斷的跨出了這一步,效果很不錯,而且還找到了可能更適合的防守方式。
防守端等著基本功慢慢扎實起來,慢慢進步……是一個方式,但現在,他覺得這種粗暴的防守,可能更適合他。
這場比賽,張昊認為可能是他職業生涯現階段的關鍵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