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昊首節打了8分鐘只拿到5分,第二節前半段扔了4次只拿到3分,這突然的,3分多鐘時間拿到15分,直接半場23分了!
然后,上半場最后兩分多鐘,超音速隊打出了一波10比7。
公牛隊第二節單節34分,半場拿到59分,但超音速隊第二節單節36分!
重點是第二節后面5分多鐘時間超音速隊的半節25比16,將已經落后3分的比分反超回來了!
半場打完,超音速隊65比59領先公牛隊6分,公牛隊第二節打得非常瘋狂,但是超音速打得更加瘋狂!
……
張昊第二節單節18分,準確的說是3分多鐘時間拿到15分,要不是上半場最后兩分多鐘公牛隊的無限夾擊,張昊單節20+毫無懸念。
這事兒,讓公牛隊部分球員失去淡定。
而最淡定不了的,不是科比。
雖然科比第二節也是單節18分,但他到了下半場沒有想著一定要和張昊較勁……都拿過80分,有啥好較勁的,今晚先贏比賽在說。
這種時候科比總是比較冷靜。
但本-華萊士不淡定了!
對比科比,本-華萊士更能了解張昊有多強——從張昊二年級開始,張昊每一次飆分,本-華萊士都是近距離見證者!
張昊半場23分,有那種爆發式的表現,這會不會又是一次飆分的開始?
本-華萊士相信他是張昊會全力以赴的對手,且他們球隊還有麥迪和科比……
于是乎,到了下半場,本-華萊士主動請纓去防張昊。
本-華萊士防張昊防不防得好,張昊自己都沒有去驗證。
當本-華萊士離開三秒區后,問題很大了……
第二節張昊后半節能把防守反擊打出來,能搶到進攻籃板球,和第二節后半段打了一節半時間的本-華萊士被換下休息有關。
首節,阿泰斯特打得那么勇猛,超音速隊還是無法真正的拉開分差,只取得了4分領先優勢,就是因為有本-華萊士給里弗斯失敗的防守策略兜底。
第二節前半段,公牛隊輪換陣容的防守陣型搭配做得很不錯,本-華萊士帶隊限制得超音速隊半節只拿到11分。
這都證明了本-華萊士對于公牛隊的防守有多么重要。
“芝加哥公牛隊,2003-2004賽季出戰28場,21勝7負,場均得分100.6分,場均失分93.4分……”
這賽季聯盟進入了No-handcheak時代,公牛隊失去了馬龍和布拉德-米勒,防守卻沒有崩盤,反而依舊有頂尖級防守,靠的就是本-華萊士。
本-華萊士離開了中近距離串聯防守,去防張昊,張昊沒有選擇硬拼,而是開始傳球。
零星能拿到一些助攻,張昊只要看到隊友有機會投籃、或者有機會策應,都傳出去,第三節單節拿到3次助攻,幫助串聯的馬奎斯-丹尼爾斯、吉諾比利、阿泰斯特創造組織進攻機會的間接助攻其實要更多。
第三節本來有可能是這賽季實力更強的公牛隊發力反超比分的機會,結果,卻被超音速隊單節拿到28分!
第三節里弗斯想要延續著科比第二節的單打效率,用B計劃組合輪流單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