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清歡從身上取出一張紙,正是她昨日一揮而就的《告永樂百姓書》,面不改色道:“這就是罪證,我們半個月前的得到的,上面清清楚楚寫了,永樂城城主勾結永樂廠衛,目無王法,目無朝廷,目無皇上,量永樂全城之物力,結一秋山莊一家之歡心——”
西廠提督大怒,“一派胡言!我們對圣上忠心耿耿,不敢有一絲一毫之差池,何來目無朝廷,目無皇上,一派胡言!”
顧清歡微微一笑,“是嗎?”
她覺得,證明西廠提督是不是說謊的唯一辦法就是查賬,“我們原打算把你抓走,回去悄悄審問的,既然都知道了,那就大大方方的查吧。”
顧清歡末了問提督一句,“你敢讓查嗎?”
西廠提督沉默了。
根本不用查,這是明擺著的事實。
不止永樂城的銀子,便是當年晏城所繳納的鹽稅銀,同樣交給一秋山莊了。
西廠提督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一字一頓的道:“不用你查,這些圣上都知道!”
“是嗎?”
顧清歡不這樣認為,“圣上難道知道在他改由西廠掌控鹽務后,晏城的鹽賣得的銀子,依舊十有八九進了一秋山莊?”
西廠提督的臉一沉。
當今身上的確不知道。
顧清歡微微一笑,這才是問題所在。
當今皇上貪財。
或者說,至少在顧清歡自己看來,他是迫不得已的貪財,而來銀子最快的莫過于鹽鐵。
去年到今日,當今皇上改由西廠掌控鹽務,就是想把銀子盡可能的劃拉到自己兜里。
永樂城是鹽業重地。
銀子很多,自然也是皇上重點關注對象。
然而,西廠廠公偏偏把他的干兒子派到了永樂城,而西廠廠公是當年投靠呂家后,由太上皇提拔上來的的。
顧清歡覺得這一點兒很微妙。
毋庸置疑,太上皇在一秋山莊修行需要銀子。
有時候不是他需要,也是他需要。
作為他提拔的人,西廠廠公就有義務為他的主子弄銀子。
但正所謂一山不容二虎,一國不可有二君。
現在南朝當家的是當今圣上,西廠廠公夾在中間左右為難,索性讓他的干兒子回到了永樂城,來個暗度陳倉。
就算圣上知道了,也知道他爹拿了,估計不大會聲張。
這就是默契,不可言說的默契,但顧清歡是要把這默契挑明了。
西廠提督只能冷冷的道:“即便如此,也不是謀反吧?”
顧清歡點下頭,“的確不是謀反,但謀逆查的又不是你——”
顧清歡抬起頭,望向對岸碼頭的永樂城主。
她的目光一臉堅毅。
來吧!
上溯幾十年的議禮,下到皇權黨爭,今兒我就都給你們燒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