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堂桃花仙,即使離開五十年,依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桃花仙。
他竟然死了。
一刀就死!
陸白隔著顧清歡的講述,也可以感受到當時觀仙人白日飛升的凡夫俗子們的錯愕、驚艷與恐怖。
大地上萬物一時間噤若寒蟬。
任由桃花仙的血肉細雨在視野的盡頭,組成一道血雨一般的幕布。
正在天地間白云卷舒的聲音也清晰可聞時,一個白白胖胖的仙人從仙門中走出來,大喝一聲道:“桃花仙盜竊蟠桃,罪不容恕,逃出仙界,罪不容誅,特開次殺戒,一儆后來者!”
說罷,這白白胖胖的仙人就回去了。
接著,門內走出了接引的道童和仙人,把那位懵懂的先祖迎了進去,直到仙門關上,地上眾人才回過神,陡然認識到一件事:桃花觀要遭殃。
事實上,不止桃花觀要遭殃,遭殃的是整個道教。
自仙門刀斬桃花仙后,整個道門就衰敗起來,飛升首當其沖,煊赫一時的桃花觀,在后續一百年內,竟再無人飛升。
與之對應的是,八大派飛升的仙人大幅度增長。
接著,在釋家崛起,皇權走下坡路時,桃花觀也走路了下坡路,道門下修行的弟子急劇減少;因為在百姓心目中,道門失去了諸天神仙的眷顧,道門的香客,道門祖師爺們的信徒也急劇減少,加快了道門的衰落。
不過,俗話說得好,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陸白覺得,作為興盛一時的門派,道門即便再失去神的眷顧,若只是如此,也不至于沒落到不入八大派的地步。
事實也是如此,上面提到的香客、信徒減少,雖然傷筋動骨,但不至于頃刻間把道門推入萬丈深淵,而真正把道門推入萬丈深淵的,正是道門自己。
嚴格來說,執天下道門之牛耳的桃花觀,把道門一腳退路了棺材——他們分裂了。分裂的緣由很簡單,桃花觀對桃花仙逃出仙門時,對他吐出的那個字理解不一樣,有的人理解為“桃”,即桃花仙,或盜走的蟠桃等等;而桃花仙的徒弟,徒孫們,則認為桃花仙說的是“逃”。
這兩個不同的理解,延展開來可謂的意思是大不相同,大有名堂,但歸根結底就是一派不相信桃花仙,認為桃花仙是個竊賊,而且連累了道門,這些人都對桃花仙有怨氣,想污名化桃花仙,繼而讓神眷重回桃花觀;另一派則相信桃花仙,認為他說的“逃”大有名堂。
這是一個桃花仙品格定性的問題,又事關日后的飛升,雙方兩派為此吵的不可開交,甚至大打出手,一言不合就拔刀相向。最終,兩派再不能相容,桃花仙的弟子離開桃花觀,另立山門,起名為桃花庵。
道門本就江河日下,內耗雪上加霜,而分裂則徹底為桃花觀釘上了棺材板,讓盛極一時的桃花觀,拉著整個道門一起跌到了谷底,成為了現在修行界中一不入流的勢力。
桃花仙的弟子們自立桃花庵,從此不問世事。
奇的是,桃花觀雖然元氣大傷,再不如前,卻一直沒有退出國教,歷任觀主依舊被皇帝任命為國師。
陸白當時還不知道為什么,現在聽城隍這么說,莫不是因為國師有冊封城隍的權利,所以暫時還被朝廷留著?
陸白若有所思,問道:“所以,我死后想買官,還得給桃花觀主送銀子?”
“對!”城隍點頭,繼而搖頭,“不對,什么送銀子,我這官可是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