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
為什么要寫范仲淹?為什么說他是無雙國士?
就像為什么“文正”這個謚號極為珍貴,憑什么范仲淹能得到?
好像除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出自名篇《岳陽樓記》的名句之外,大家平常也不大記得他有什么盛名。
有宋兩代,名垂青史的大人物不在少數,有治世之能臣,挽天傾之武將,也有文華一代,名傳千秋的大文豪,
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老蘇,大蘇,小蘇,蘇門四學士,辛棄疾,陸游,岳飛,狄青,晏殊……
但我還是覺得范文正公是最偉大的那一個。
韓琦稱贊他,
“雄文奇謀,大忠偉節。充塞宇宙,照耀日月。前不愧于古人,后可師于來者。”
王安石更夸張——
“嗚呼我公,一世之師。由初迄終,名節無疵。”
什么叫無疵?
就是完人啊!
范仲淹入仕近四十年,地方州縣、朝廷中央、前線戰場,幾次進出,無一處做得不到位的。
好水川大敗之后力挽狂瀾,拜相之后發動慶歷新政……
這是于公。
于私,他一生奉行勤儉質樸的風格,弟子讓他蓋個大house養老,他說“人茍有道義之樂,形骸可外,況居室乎!”
這tm才叫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吧?
為了寫這一卷,我特地把《宋史.范仲淹傳》找出來,抽空讀了又讀。
《宋史》是元代修的,人所共知的特點就是“又臭又長”,在二十四史中,是體量最大的一部,
但我讀《范仲淹傳》,實在是覺得太精簡了,太可惜了,太遺憾了,對于這樣一位人物,僅一篇傳記遠遠不足以將他的偉岸身影烙印在歷史長河中。
范仲淹的為人和執政,以其強烈的憂患意識、擔當精神,始終貫徹“以天下為己任”的意志,一生沒有絲毫變更過,
他展現了士大夫最為可貴的一面,堪稱是中國古代官員的典范,是中國古代不多見的真正的“士大夫”!
范文正公頂天立地,
有宋一人!
這就是我在這一章里反復想表達的,“言行一致”,有勝于一切。
范仲淹是真真正正的一個做到了這一點,將一生都獻給自己的國家,民族、人民以及自己的理想的人。
前些天我寫本卷第七章《國士無雙》的時候,是袁隆平老先生去世那天,
袁神農大概也是這樣的一個人。
從微末時開始,將整個一生,都獻給了農學,獻給了解決億萬人饑餓問題的事業,獻給了他的民族和國家,獻給了他的人民。
什么叫言行一致,踐行自己的理想,實現自己的抱負,矢志不移的體現作為一個人的最高精神?
像范仲淹、袁隆平這樣的人,
就是這樣的。
所以,這樣的人,是無雙之國士。
我做不到,我想大家都不太可能做到。
但我深深震撼并感動于這樣的人。
我為我們的民族和國家有這樣的人而慶幸和自豪,
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那一點點,微不足道的自豪,
以及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