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力量要無敵,心也要無敵,腳下的方向也永不變更,這才是真正無敵的人。唯有真正無敵的人,或許才可以永恒無敵地執行心中的道。
所以,
你想不想做無敵的人?”
少年人朱說陷入了漫長的沉默,良久之后,極度頹然說道:“先生,我哪里能成為那樣的人?我只是想一想,便在心里看見了自己的卑微無力,還有許許多多丑陋的地方,我哪里配,哪里能成為無敵的人呢?”
周虞頓時歡喜地笑起來:“你說得很對,非常對。人只要一想這件事,內心必然會照見自己的卑微以及丑陋,因此,人怎么可能真得無敵呢?
但這不妨礙人始終懷有這樣的渴望!
唯有如此,才能心志永恒不變!
或許你想做一個出將入相,為家國民族奮斗,平天下之人,
或許你想做那高來高去,逍遙快活的神仙中人,
也或許,你只是想做一個街邊的販夫走卒,娶一個相得的妻子,養一雙兒女,一生只做一個尋常的好人,平安喜樂,
如果你能做到,
你就會是一個無限接近于無敵的人。
你知道嗎,
我看過許多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許多多,或有偉大成就,或垂名宇宙……但真正讓我覺得,堪稱無限接近于無敵的人,并不存在,如果一定會有,我相信你可以。”
“我?”
“對。”周虞極為嚴肅地說道,“我相信你可以!
如果,你都不可以,
那么,我不相信時光的長河里還有誰可以。”
少年人朱說震撼萬分:“先生,先生……”
“所以,
我要教你功夫,
以后還有別的。
我要教你做方向永不變更,心可以無敵,力量也要無敵的人!”
周虞終于顯露出他真正想做的事。
少年人朱說深躬及地。
……
……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少年朱說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
天禧元年(1017年),朱說遷文林郎,權集慶軍節度推官,始復范姓,名仲淹。
其后,范仲淹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權知開封府等職,
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
康定元年(1040年),宋夏戰爭爆發,宋軍大敗于好水川,范仲淹出西北為將,力挽狂瀾。
慶歷三年(1043年),西夏請求議和,宋仁宗召范仲淹入朝,授樞密副使,后拜參知政事,上《答手詔條陳十事》,發起“慶歷新政”。
慶歷六年(1046年),范仲淹寫下名篇《岳陽樓記》。
慶歷新政受挫,范仲淹自請出京。
皇祐四年(1052年),范仲淹改知潁州,扶疾上任,逝于途中,年六十四。
及范仲淹葬,宋仁宗親書“褒賢之碑”,累贈太師、中書令兼尚書令、楚國公,謚號“文正”。
……
這一年,
六十四歲的病中老人,在前往潁州的途中,
他即將死去,
這一日的雨路中,通過馬車窗子,涼雨進來,
他恍惚看見,在很多年前的應天府,
有一個年輕人,與他解釋什么叫“無敵的人”,
他知道這是回光返照,
他開始認真思考,
自己這一生,符合曾經同那位先生說的話么?
然后,他看見在雨簾里,有個年輕人,打著油紙傘,安安靜靜地站在官道上,等著載著將死的他的馬車的到來。
“先生……”范仲淹淚如雨下,“希文慚愧。”
先生笑吟吟說道:“跟我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