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無疑是世間萬事最好的見證者,它看透人心、通曉萬事,但它并不輕易表露,只在最好的那一秒把答案告訴你。
這是臺灣一家信投公司“施羅德”投資的廣告,為慶祝其在臺三十周年的深情巨獻。
它雖曲折離奇,卻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關于戰爭、生命,還有承諾的故事,它也是另一版本的《拯救大兵瑞恩》,只不過,這次拯救的是一位母親。
《時間會看見》這支廣告片,講訴了一個長達42年的謊言。
廣告采用了現實包裹回憶的敘事方式。
故事的開頭,年邁的羅賓森太太準備更換病房,但陪伴身邊的中年男人羅賓森先生,卻不確定能否在文件上簽字。
時間倒回42年前,戰爭的幸存者從戰場歸來叩開名為“家”的大門,擁抱雙目失明的“母親”:
“戰爭結束了,我回來了”。
那些戰場上的殘酷畫面,終于成為過去。
大家可以在茶余飯后時常提起。盡管羅賓森太太牢牢記著廣播里的勸誡:孩子回來后,別再問他戰場上的事。
之后,和所有普通家庭一樣,他們一起度過團圓、佳節,見證婚姻、生子。直到他們都慢慢變老。
普通的母親白了頭,躺在病床上滿足地微笑。
是的,這對“母子”是重組的,也是幸福的,他們渴望的僅僅就是一份簡簡單單的普通和寧靜。
可是醫院的文件上注明了只有直系親屬可以簽字。
謊言終于到了無法維持的時刻。
直到母親堅定的說出:“讓我的第二個兒子簽字”時,“羅賓森”才意識到這個謊言從來都不是他一個人在支撐,而是靠母子兩人共同維系的。
初次擁抱時一剎那的崩潰,見到“媽媽”時復雜的表情,吃茶點時小心翼翼的問候和略帶客套的生疏。
聽到空襲時泣不成聲,為你的生還,他的離去……她早已意識到自己的親生兒子已經不在這個世界上了。
只是維持這個善意的謊言,是對生死兩端的人最好的成全。
這支廣告片雖然置于宏大戰爭框架下,但總讓人想起從小到大,那些爸媽和我們之間互相撒過的“謊言”。
“我不愛吃,你吃吧。”
“我衣服太多了,不用給我買,你留著自己買吧。”
“我錢夠用,不用給我寄了。”
“我和你媽都很好,別擔心。”
我們都知道這大概只是安慰,卻沒有人會去拆穿。
很多人在第一次看完這部短片時,內心最深處都會感應到一絲溫暖的共鳴。
原來每個家庭都會有這種善意的謊言,正是因為有這些小小的偽謊言,才讓每一個家庭都可以少一分憂慮,多一份幸福。
臺灣導演羅景壬一直都有鬼才廣告大師之稱,他總能準確的get到人民群眾的情感爆發點。
不知道他是誰,其實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