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俊西沒有接話,繼續聽他說。
金發日耳曼特認真的說道:“我的名字叫阿道夫,這個名字在我們家族里已經出現過三次,很榮幸我是其中之一。”
范俊西還是沒有打斷他,不過臉上的表情已經很微妙了,知道老外環保,不過還真沒想到連名字都可以循環利用。
阿道夫和連口咖啡:“這都是為了紀念我祖父的祖父,他的名字和我一樣,阿道夫·布什。”
這話一出,范俊西立刻失神了片刻,倒不是因為這個怎么拆開讀都很牛逼的名字。
而是因為,在聽到這名字的一瞬間,他的電腦立刻跳出了成堆的信息,這些信息的中心思想只有一個——百威啤酒的創始人。
范俊西稍稍想了一下,試探道:“您是想宣傳家族史?”
“不完全準確,”阿道夫回道:“我是想要一部家族史的廣告。”
原來這個啤酒家族是想用廣告來拜祭自家的開山老祖。
雖說這個世界的百威啤酒和上一個世界有所差異,但細細比較下來也很不少相似之處。
遠在地球的1857年,一個叫阿道夫·布什的年輕小伙,跟隨德國移民大潮,來到了美國的圣路易斯。
那一年,他剛滿18歲。
德國移民潮的大多數人,并不是貧困潦倒的一幫人,而是在“1848年德國革命失敗”,希望尋求社會和經濟自由的中產階級。
經歷過移民潮的圣路易斯,整個城市充斥著釀酒廠、啤酒屋、瑞士奶酪、荷蘭鯡魚以及音樂會,而在音樂會上,喝啤酒已經成了一種風俗。
1859年,阿道夫在父親去世之后,利用獲得的遺產,創辦了一家釀酒原料供應公司。
他的客戶中有一位名叫安海斯的肥皂商人,非常富有,以9萬美元收購了一家啤酒廠,開始了啤酒生意。
安海斯的啤酒配方尿香濃郁,一年也賣不出千桶,幾乎無人問津。
不過他的女兒卻生得楚楚動人,阿道夫很快就看上了安海斯的女兒莉莉。
于是安海斯就獲得了一個非常能干的女婿,結婚之后的阿道夫幫岳父打理啤酒廠,一度讓啤酒的年銷量達到2.7萬桶。
這女婿之所以如此出色,世因為阿道夫得到了一種特殊的啤酒釀造法。
這個方法起源于捷克的一個小村莊,一位僧侶發明的一種清爽酒飲,當地人稱它為百威。
阿道夫買到配方后,迅速在美國搶注了“百威”的商標。
著名的百威啤酒就這么在美國降生了。
其實初始階段的“百威”拓展的十分艱難,對于這個創始人和配方都是舶來品的公司,美國人并不是十分喜歡。
所幸這位阿道夫不但眼光準,腦子也特好使。
在那個年代,他絕對算的上是一位廣告高手。
1896年,阿道夫在圣路易斯偶然進入一家繪畫沙龍,被一幅畫有小巨角河戰役油畫深深吸引。
后來他找到創作這幅畫的作者,并讓作者再創作了一幅以美國的一段歷史事件為主題的油畫《卡斯特最后一戰》。
以此作為公司的廣告。
卡斯特是美/國騎兵中校,曾領導美/國第一騎兵師和第七騎兵團在小巨角河戰役中與印第安人展開生死搏斗,最后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