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去三大電影公司,若論去年最賺錢的電影公司,便當屬蔡氏影業。據調查,《英雄本色》的投資中,蔡氏影業占據六成。而以《英雄本色》在港城、臺灣和南洋三地的熱映,七千多萬的總票房,可以說,僅此一部電影,便為蔡氏影業帶來3000萬的收益。與此同時,也讓人不得不感嘆,港片的繁榮時代已經到來……”
接下來便是各地票房的統計,以及票房分成,總之就是盡可能地夸大收益,卻又最低限度的保證合理性,于是經過一番復雜的運算,便有了文中的3000萬盈利。僅此一部電影,這便足以保證蔡氏影業成為去年最賺錢的電影公司之一。
這便是天天日報今天頭條《最賺錢的獨立電影公司——解析蔡氏影業》。
蔡氏影業投資了六成不假,但是票房分成完全不是這么算的,這篇報道純粹就是為了吸人眼球的。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外人一般只能人云亦云,分不清是真是假,便先入為主地以為是真的。
李桂龍離開成報,轉投天天日報之后,更加如魚得水。這篇報道便是來自他的策劃。
原因主要是為了《六指琴魔》,之前蔡致良想要在十大勁歌金曲頒獎典禮上宣傳影片,效果卻是并不理想。后來跟李桂龍提起這件事,便有了今天這篇報道。李桂龍認為,與其報道與林清霞的緋聞,不如報道蔡氏影業,因為蔡氏影業去年卻是投資了幾部賣座的影片,是一個很好的噱頭。
或許也不用這樣著急,畢竟電影尚未開機,但是蔡致良卻不像投資《英雄本色》那樣,心里有底。在原時空中,這部《六指琴魔》是在《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上映之后,打著林清霞的噱頭拍攝的一部電影,票房慘淡。放到現在的時空,也不知道是否受歡迎,于是蔡致良也只能早做打算。
其時蔡氏影業一直在媒體的視線之中,從《英雄本色》上映開始,一直到《秋天的童話》、《富貴逼人》上映,卻又始終不溫不火。都知道該公司去年賺錢了,只是對于公司的盈利水平,沒有一個確切的概念,這邊給了公司炒作的機會。
類似于蔡氏影業的小公司,一年也就最多拍攝兩三部電影,每部電影的盈利水平也就幾十萬到一兩百萬不等。一年的利潤有個五六百萬,便已經是超高盈利,因為這類公司資本有限,不會出現大制作,因而便從根本上限制了盈利。
此時突然出現一個憑借一部電影的投資,便獲得數千萬的盈利,猶如鶴立雞群,自然引發社會的關注。
報道分為兩段,一段便是今天的報道,主要的目的便是為了引發社會對蔡氏影業的關注。
于是各路媒體記者紛紛涌向位于旺角的蔡氏影業,趙碩接待了這些記者,同時也大力宣傳《六指琴魔》這部新電影,對于公司的盈利能力顧左右而言他。
“趙先生,貴公司果真如天天日報所說,僅憑借《英雄本色》一部電影便盈利三千萬嗎?”
“我們公司也希望有天天日報所說的,那樣漂亮的財報。公司成立以來,致力于為港城觀眾貢獻高質量的電影。就像最近正在策劃的電影——《六指琴魔》,專門邀請了林清霞小姐出演女主角,聘請了徐可工作室的特效師……”
長篇大論被記者打斷,“趙先生的意思是盈利不足三千萬嗎,聽說當時的投資是向銀行的貸款?”
“公司沒有專門預算過,主要是因為最近投資了《六指琴魔》和《倩女幽魂》。《倩女幽魂》是徐可先生制作的一部特效大片,絕對比之前嘉禾制作的《新蜀山劍俠傳》更加精良。《六指琴魔》與之一貫相承,希望能給港城的觀眾帶來視覺上的盛宴。”
…………
在天天日報報道蔡氏影業之時,蔡致良正陪著蔡康、蔡敏儀父女在九龍掃墓。第二天一早,蔡康與蔡敏儀坐飛機回了馬來。
“元旦以來,票房過兩千萬的電影共有三部,蔡氏影業投資了其中的兩部,可見其眼光之毒辣。可以想象,隨著《秋天的童話》和《富貴逼人》在亞洲其他地區的上映,每部電影將為蔡氏影業帶來至少2000萬的利潤。
如趙碩先生昨日所言,蔡氏影業投資了《倩女幽魂》和《六指琴魔》。《倩女幽魂》已經于年前開機,曾經因為蔡氏影業豪擲500萬買斷王組賢的合約,而轟動一時。
至于《六指琴魔》,年前蔡致良先生曾豪言票房會超過去年《南北少林》的18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