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明秀日報的結論嗎?”
蔡致良道:“那倒不是,明秀日報的結論一直都是,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林清霞輕笑道:“沒有了這些股民,你的報紙賣給誰啊?”
自從《英雄本色》上映之后,明秀日報因預測了股市沖擊2000點,便在股民群體中威望日隆。而林清霞也知道,明秀報社是屬于蔡致良名下的。
事實上,股民為報社貢獻了至少三分之一的銷量。
蔡致良隨即建議道:“不止是股市,樓市也在大漲,風險相對小一些。你可以投資一些房產,收益也是不成問題的。”
“投資房產的風險也不小,前幾年不就大跌了嗎,好多人據說財富一夜化為烏有。那時我還沒有來港城,也有聽到這方面的報道。”林清霞說的是八十年代初香港的房地產大崩盤。
1981年底,一方面是世界經濟危機,主要發達國家陷入經濟衰退,另一方面,中國開始和英國談判97香港的回歸問題,國際資本聞風紛紛撤退,人們對香港的前途充滿擔憂,樓市在持續的火爆會后快速轉冷,連跌3年。
蔡致良道:“現在大局已定,這一點你倒是不用擔心。再說了,香港的房價雖然也有大跌的時候,但是從長遠來開,卻是一直在上漲。至少,肯定是能夠保值的,你不妨考慮考慮。”
“你很看好香港的未來。”
“即將背靠如此廣袤的市場,數以十億計的人口,這就是本港未來的優勢。或者說,我更看好內陸的發展。”
林清霞還要去新藝城,畢竟新片的拍攝還沒有結束,不久便告辭了。
在香港大酒店股東大會落幕的第二天,劉鸞雄便在媒體上高調宣布,收購香港大酒店。
這條消息猶如一條混入股市之中的鯰魚,原本已經低迷兩個月的股市似乎瞬間止住了頹勢,開始活躍起來,有了回暖的跡象。
而與此同時,百保利的羅旭瑞宣布收購國泰置業,股市頓時猶如滴進油鍋飯沸水,頓時炸了起來。
沸沸揚揚之際,《秋天的童話》在北美上映五周之后正式下片,票房也只能勉強過40萬美元。其實從第三周開始,原本的五十家影院便因為上座率低,而被消減了一半,等到第四周時,僅有華人社區周邊的十幾家影院還在放映。至于線下市場,則是完全賣給了發行方,好歹收回了3萬美元,讓這一次北美的發行之旅不至于太過于難看。
不得不說,北美確實是一個龐大的市場,從手指縫里漏出來一點,便足以賺的盤滿缽滿。
僅僅作為制作方,此次以《秋天的童話》試水,必然是蝕本了,這一點毫無疑問。但是蔡致良謀求的也不是作為制作方,而是發行方,但是外來發行方很難進入北美主流市場,更不要說他們這樣的亞洲人。
此次制作方、發行方、院線方三家,最賺錢的就要數發行方了,拿走了總票房的三成。以至于蔡致良提議收購一家小型發行公司時,作為全程參與發行的江之強也沒有提出異議。當然,大部分的資金還是蔡致良來出,江之強僅出15%的資金,具體由江之強來運作,與江之強的安樂影業,實現北美和香港的雙向互動。
商談完北美發行的事情,江之強道:“我想買下《秋天的童話》在內陸的版權。”
蔡致良一怔,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啊,原本就是與安樂影業合作的初衷,忙問道:“你能將電影發行到內陸去?”
“你太高看我了,哪兒有那般本事。”江之強搖頭苦笑,卻又帶著一絲得意,道:“只是安樂影業在內陸建了兩家電影院罷了。”
“不是不允許外資投資電影院嗎?”蔡致良有些好奇,此時的電影院還都是國有的,政策還沒有放開。
“也就是稍微變通了一下,要不然也不會只有兩家了。”江之強“哈哈”笑道。
“你還想要幾家啊……”蔡致良暗自腹誹了一句。
在92年之前,是內地電影行業的黃金期,人們普遍有觀影的習慣。直到九二、九三年之際,因影碟機的出現,全國總票房從32億直接腰斬,僅剩余8億。這種情況持續到了2002年,被稱作“失落的八年”。
其實這種事也不需要找蔡致良,或許是即將成為合作伙伴緣故,蔡致良也不能小氣,道:“以后蔡氏影業的電影在內地發行,都會優先授權給安樂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