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龍也找了個借口離開,只留下蔡致良與鄭一鳴密談。
“遠東銀行的事,知會花旗銀行了?”
鄭一鳴道:“已經詢問過,不過第一太平集團也正在尋求收購遠東銀行?”
“第一太平集團的胃口倒是挺大,不是月前剛收購了康年銀行?”蔡致良皺了皺眉頭,第一太平集團可是個龐然大物,東南亞一帶有數的大財團。
康年銀行去年的時候,因一筆1.6億的債務破產后,被政府接管,于上個月出售給第一太平集團。
鄭一鳴道:“據說,此次也是由政府出面促成。”
“看來,我們還是晚了一步,要是早點出面就好了。”蔡致良也是無奈,未能提前準備。
“七十年代末,政府放開銀行執照,一度使港城銀行多過米鋪。但是近些年,隨香港銀行業競爭的不斷加劇,加上經營不善,處于垂死邊緣,僅僅被政府接管的就有四五家。我已經委托萬寶國際,尋求收購恒隆銀行。”鄭一鳴早有準備。
“恒隆銀行?”蔡致良想了半天,終于想起這么一家銀行來。
恒隆銀行跟康寧銀行一樣,都是小銀行,最多也就五個億的價值,或許股災之后,價值更低,畢竟股災會導致大量違約,無法償還的債務。
恒隆銀行創辦于1935年,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華資銀行,1976年,菲律賓福建僑商莊榮坤、莊清泉收購恒隆銀行80%的股權。恒隆銀行在70年代發展很快,卻又在80年代初的地產大潮中投機過度,以至于深陷泥潭不能自拔。
先是謝利源金鋪倒閉之后,市場盛傳謝利源與恒隆銀行關系密切,觸發了恒隆銀行的擠兌風潮。兩日之內,被提走的款項接近1億元。幸而渣打銀行和中國銀行發表聲明,全力支持恒隆銀行,擠兌風潮暫時平息。
兩個月之后(1982年11月),大來財務公司因為欠多家銀行共計6.5億港幣無法償還,而被迫清盤。而恒隆的兩名董事,同時也是大來財務公司的董事,因此恒隆銀行的清償能力再次受到質疑。
到了1983年9月,恒隆銀行的一張支票遭到了渣打銀行的拒付。香港政府為避免觸發金融危機,動用外匯基金全面接管了恒隆銀行。
直到上個月,經過四年的發展,恒隆銀行終于取得被接管以來的首次盈利,并收回壞賬4億元。
若是平時,蔡致良自然是機會不大,但是現在港府馬上就要面臨救市,必然會面臨資金的缺口,這便是蔡致良的機會。
恒隆銀行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蔡致良問道:“有結果了?”
鄭一鳴道:“據梁先生說,政府沒有拒絕……就是梁博濤。”
“也算是個好消息。”蔡致良點點頭,沒有拒絕便是有戲。
“不錯。”鄭一鳴贊同道:“還得看下周一開市后,股市的走勢,如果暴跌的話,我們的機會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