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蔡致良的疑問,陳強點點頭,道:“前幾天,我在一個老朋友聚會上,都是做編輯的,遇見了老鮑,當時就想勸他回報社。你也知道,對于金融經濟這一方面,我實在是使不上力,但是他沒有答應。”
蔡致良問道:“他為什么離職啊?”
“他就是個書生,寫寫文章,發發評論還行,他的性格哪里適合到前線去廝殺啊……”陳強嘆了口氣,幾千萬甚至上億的資金,砸下去也是需要勇氣的,道:“說起來,他的離職跟你還有些關系。”
“跟我有關?自從他去了馬來,我都沒有聯系過他。”蔡致良有些納悶。
陳強解釋道:“就說那個馬丁吧,跟你合作做空美股。但你也知曉,他跟老鮑的關系更密切,卻又沒能抓住這次機會。股災爆發后,公司自然是損失慘重,這怪誰呀,總不能老板背鍋吧?他那性格,受不了同事的擠兌,便辭職了。”
聽完陳強的解釋,蔡致良也能大概想象的到,鮑國威目前的遭遇。或許正如陳強所講的,鮑國威的性格更適合股市穩定的時候,而不是下定決心,在股市不穩定的時候,去賭這一把。
鮑國威如果能夠回到報社,蔡致良自然是舉雙手歡迎,正如陳強所說,明秀日報需要這樣一位金融理論專家。
但鮑國威是前任總編輯,這將置現在的總編輯陳強于何地,兩人再次共事,想來也能感覺到期間的別扭。
“阿龍三月份創辦寫真雜志的時候,我并不看好他的前途。只是他當時堅持認為花花公子能夠成功,騰龍雜志也沒有問題,于是就這么是好是壞的走到了今天。”
對于蔡致良突然提起雜志,陳強不明所以,以為蔡致良不同意鮑國威回來,只能接著話茬,道:“是啊,現在雜志社靠著海報維持運營,只是隨著電影熱度的過去,銷量就會大幅降低。”
“我起初是希望創辦一本商業周刊,如同時代周刊一般,向港人,乃至全球的華人,分析報道全球經濟形勢,只是覺得當時時機不太成熟。”蔡致良完全忽略了創辦娛樂報的初衷,大言不慚,接著道:“但是這次有美國引起的全球性的股災,使得所有人都意識到,全球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就如同明秀日報限量的增長,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普通市民對于外部世界的熱情。所以我認為現在時機成熟了,可以著手創辦一份周刊,并不僅僅限制在經濟領域,名字就叫明秀周刊好了。”
蔡致良這么一說,陳強就明白了,也順勢松了一口氣,他想幫助鮑國威不假,畢竟多年的老朋友,卻也不愿意舍棄目前這個發號施令的位置,尤其是現在蔡致良還不管事的狀況下。明秀報社有了蔡致良的資金支持,規模將會越來越大,再也不是當初無人問津的小報社了。
“你的意思是,讓老鮑來打理這家周刊?”
“是啊,目前也沒有誰比鮑叔更合適了,正好可以與明秀日報形成互補。周刊的時效性無法與日報相比,所以更要注重新聞的選擇,報道的準確以及逐漸形成的權威性。”
“那龍騰雜志怎么辦,停刊處理嗎?估摸著李桂龍也有這意思。”龍騰雜志社距離明秀報社較近,陳強也更了解情況。
“那倒不必,拍寫真是一種趨勢,現在不行,不代表以后就不行,如今停刊實在太可惜了。不僅不能停刊,還要加大投入,在拍寫真成為時尚之前,看看有沒有辦法成為高雅的藝術期刊。”
談著自己的看法,蔡致良突然想起明秀報社此次大規模的收購,實在是不像陳強的風格,而以陳強透露出對李桂龍的了解,會不會跟李桂龍有關呢。李桂龍本就在天天日報工作過一段時間,有深得邵大總編的賞識。
陳強道:“我等下回去就通知李桂龍。”
蔡致良問道:“此次收購天天日報,是李桂龍在幫你策劃嗎”
“是啊,這小子能力還是有的,就是在經營方面的能力不怎么樣。”陳強沒有否認,笑哈哈的調侃了李桂龍一句。
只是李桂龍聽到陳強對自己的評價,不知道是該笑還是該哭。
“叮鈴鈴……”
就在兩人交談接近尾聲的時候,蔡致良的電話響了。
“喂,哪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