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窗外的白云,這是他今年第三次前往臺灣了。此次出行,蔡致良依舊邀請了顧遠德教授。
“顧教授,政府那邊最近有什么好消息沒有?”
顧遠德依舊沒有放棄,不過,即便是如今半導體市場轉暖,但是政府依舊強調所謂積極不干預的自由經濟政策,對于顧遠德的建議不感興趣。
顧遠德笑道:“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也差不到哪里去。”
蔡致良道:“金河德州電子如今的情形,你也都了解,在技術方面還稱不上登堂入室,正需要您這樣的業內巨擘加盟。”
“巨擘的稱謂,可是不敢當。”顧遠德擺擺手,道,“之所以從IBM離職,回港教書,就是回來養老的,臺灣雖然不遠,還是算了吧,我會盡我所能地提供一些綿薄之力。”
“顧教授太謙虛了。”蔡致良見顧遠德口風有些松動,道:“DRAM技術方面,如今最先進的是日本,估計用不了多久,就能夠量產16M了。韓國起步晚,但在全國體制之下,卻也即將突破4M技術。而金河德州電子剛剛投產的,還是1M的技術,這差距有多大,您比我更清楚。我計劃在香港設立一處研發中心,還請您老費心,幫我盡快開發4M、16M的DRAM技術,讓金河德州電子在全球,好歹有塊立足之地。”
“你這野心不小啊,還想在如今美日爭霸中,殺出一條路來。不過沖你這一番雄心壯志,我會支持你的。”顧遠德也沒有再矯情,玩笑道:“不過,我的報酬可不能低啊。”
“報酬之事好說。”能用錢解決的事情,都不算事。蔡致良見顧遠德同意,對于未來可能帶來的收益,自然不吝嗇這點報酬。
顧遠德問道:“德州儀器那邊4M的技術授權沒談妥?”
“是啊,按照廖成凱的說法,德州儀器就剩下4M的技術了。”蔡致良無奈的搖頭,道,“從北美德州儀器的工廠購買的二手設備,如果良品率能夠達到日本的水平,月產能就能有100萬個的DRAM芯片。如今正趕上市場回暖,不過等開過年,技術就要更新換代了。”
“是啊,技術更新越來越快了。”顧遠德自然是深有感觸的,“不過,以如今金河德州電子的規模,我并不建議研發技術,而傾向于擴大規模。否則,巨量資本研發出4M的技術,以現在的規模,并不能轉化成收益。我八五年去日本,印象很深刻,索尼隨便一家工廠,月產量都在300萬以上。”
蔡致良陷入沉思,顧遠德的顧慮并不是第一次傳到他的耳中,前些時候,廖成凱也曾經提到過,只是他當時不以為然,并沒有在意。如今顧遠德再次提出,就不得不重視了。
只是一直等到飛機降落,也沒有思索出一個結果。
走出臺灣桃園機場,蔡致良便看到了廖成凱一行人。
“派個司機過來就行,哪里需要你親自跑一趟。”蔡致良對接機的廖成凱道。
廖成凱如今也是捧別人的碗,哪里能把這話當真,道:“我家就在臺北,回公司也是順路。”
“那就走吧。”蔡致良從帕塔手里接過行禮,隨廖成凱一起去了停車場。
等出了機場,廖成凱才發現不對,問道:“帕塔呢?”
“他還有其他事,不用管他。”
廖成凱駕駛,蔡致良坐在副駕駛上,顧遠德坐在后排,道:“顧教授,您要是累的話,在后座躺會兒。”
“也好,路上開慢點,開快了頭暈。”顧遠德叮囑了一句。
“放心吧,顧教授。”廖成凱發車啟動,出了停車場,道:“帕塔不是你的司機嗎,還有什么事躲著我?”
“金河的投資,帕塔去打個前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