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致良問道:“你沒問這個馬迪諾,都是公司的高管,還是有阿拉亞的私人朋友?”
“我去打個電話。”趙志遠趕緊起身撥號。
蔡致良隨即問朱國信,“你會意大利語嗎?”
“不會。”朱國信很干脆,道:“明天談判,英語足夠用了。雖然英語和意大利語有些差異,但是相比于我們,意大利人學英語更容易。你聽,趙志遠不就說的英語。”
說話間,趙志遠已經打完了電話。
“明天除了馬迪諾,確實還有幾個阿拉亞的朋友。”
那就僅僅是看球賽了,蔡致良道;“把蘇聯和意大利隊的資料整理一份給我,省的明天見面的時候尷尬。”
“我那里有一份,等下給你送過來。”趙志遠似是想起什么,道:“馬迪諾給我們留了3張門票。”
“正好,國信與我們一起。”說起球賽,蔡致良問道:“德國與荷蘭的半決賽,已經開始了吧?”
“上半場已經結束,還是0-0。西德的貝肯鮑爾,再次對上荷蘭全攻全守,就看誰能笑到最后了。”趙志遠指著餐廳的方向,道:“那邊有直播,過去看看?”
“去不了現場,看場直播也不錯,走吧,順便墊一下肚子。”東道主的比賽,吸引了全國的目光,關注度自然不一般。
“我過去看看。”趙志遠走進餐廳沒多久,便朝這邊揮手,顯然是還有位置。
蔡致良與朱國信剛走進餐廳,便伴隨著一陣驚叫聲。
荷蘭隊的里杰卡爾德試圖斷球時踢到克林斯曼,素有金色轟炸機之稱的克林斯曼倒地不起,德國贏得點球。
隨后餐廳的觀眾屏氣凝神,靜靜地看著馬特烏斯拿著足球走到球門前。隨著馬特烏斯一蹴而就,即使荷蘭的門將判斷對了方向,也接觸到了皮球,卻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足球入網,德國隊1:0領先,餐廳內一陣歡呼。
近幾十年,在世界大賽的決賽階段,這是德國與荷蘭的第三次相遇。第一次是在1974年的世界杯決賽,與此次一般,同樣是德國的主場,克魯伊夫與貝肯鮑爾的巔峰對決,最終德國人笑到了最后。第二次是1980年歐洲杯的小組賽,德國以3:2勝出。
這是第三次,荷蘭的主帥依然是創造全攻全守戰術的米歇爾斯,而西德的主帥則是當年世界杯巔峰對決的主角之一、被稱為足球皇帝的貝肯鮑爾。
第74分鐘,巴斯滕為荷蘭贏得了點球,科曼主罰命中將比分扳成1比1。
“這跟七四年世界杯決賽簡直是如初一轍。”趙志遠為蔡致良和朱國信介紹道,“當時,開場兩分鐘,克魯伊夫為荷蘭贏得了點球,隨后德國也獲得了一個點球,1比1打平。”
朱國信點頭道:“確實如此,我當時在英國留學,上半場結束前,蓋德穆勒打進制勝一球。”
“照你們說的這種情形,進球方式一樣,但順序剛好反過來,是不是意味著荷蘭會贏?”
“噓……”趙志遠忙左顧右盼,見沒人關注才松了一口氣。
朱國信笑道:“我們說粵語,他們聽不懂的。”
“還是要小心那些足球流氓。”
德國的心情如同做過山車一般,直到常規比賽的最后一分鐘,巴斯滕在科勒的貼身防守下高難度倒地射門,打入絕殺球。這場比賽完美的詮釋了那句話,“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看完了球賽,蔡致良與趙志遠、朱國信也沒有久留,便回房歇息了。